微信分享图

6392 清乾隆 白玉灵芝寿桃如意

白玉灵芝寿桃如意
拍品信息
LOT号 6392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灵芝寿桃如意
作者 -- 尺寸 长49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5,800,000-8,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如意于明末清初时最为流行,主要为文人案头陈设与清玩。清高宗乾隆皇帝可以说是如意狂热爱好者,他认为如意除祥瑞外, 即可做装饰,又可佐文房,更是一种可以代口由心之物, 正所谓“颐岂胜口, 代语不须言”(卷五十六《竹柄玉如意》)。恰如讲僧持之可博闻强记一般,乾隆皇帝在与群臣议政或清谈之时, 若有如意在手, 便会理论充分,妙语连珠。也正因如此, 乾隆皇帝将如意视为佳朋并屡有如意咏,并对其质地、造型、纹样及所赋予内在含义十分用心揣摩。故此时如意成为帝王及达官显贵手中之爱物,以至于宫廷之内『处处座之旁,率陈如意常』,此一景象于英国使节马戈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中也有记载:『所经各宫或各屋,必有一宝座,宝座之旁,必有一如意』。观诸清宫旧藏宫廷书画,亦可发现如意被持于帝王手中之图像,雍干父子均曾以手持如意之姿出现,如现藏故宫博物院《胤禛行乐图》轴、雍正妃《行乐图》轴、《乾隆帝观孔雀开屏图》横轴、郎世宁所绘《弘历古装行乐图》页等,即为佳例。
乾隆皇帝尤喜白玉如意,经常令宫中造办处按照他御旨之样式制作。且对白玉雕琢的如意要求尤为严格,曾于《咏白玉如意》中痛斥俗样“俗琢翻增恶状披,譬如不洁冒西施。庸工弄巧堪厌矣,一例加磨俾去之。留玷图其斤两重,祛瑕全此瑾瑜姿。不论美恶论厚薄,欲笑陶朱未审思。”认为俗样掩盖真玉本貌,而只有将其铲削去“入目方能号如意”。在此严格审慎精选之下,此一时期白玉如意多以超卓之技,圆满之态呈现。
此如意即为佳例,通体以大块白玉镂雕而成,精白细润,坚实致密。如意首做灵芝状开光,顶部巧妙雕琢瑞蝠衔长寿绶带,其下以去地隐起之法雕琢丰茂的桃枝,桃实硕硕,桃花盛开。如意柄线条婀娜,其上以透雕之法饰枝缠叶蔓的灵芝与竹枝,竹可谐音“祝”,灵芝雕琢大大小小馥馥而生,有九如之意。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本为祝颂人君之语,后泛为祝寿之意。整器布局妥帖严谨,所雕纹样气息婉约而清雅,匠人以刀代笔,琢于玉上,力求精细工整,纹样起承转合皆有呼应,于形似间追索祥瑞吉意,一柄在握,遂得闲适与清逸。

备注:香港苏富比,2013年4月8日,编号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