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32 宋 「清流戛玉」仲尼式琴

「清流戛玉」仲尼式琴
拍品信息
LOT号 5632 作品名称 宋 「清流戛玉」仲尼式琴
作者 -- 尺寸 琴长121.8cm;隐间112.4cm;首宽17.3cm;宽18.8cm;尾宽13.5cm  创作年代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6,095,000
材质 形制

款识:
清流戛玉
腹款:
1.正(政)和元年
2.大成殿制
备注:
1.冯舜钦旧藏
2.香港历风堂(吕寿琨门人)旧藏
3.攻玉山房藏

仲尼式,琴面桐制,螺钿徽。硬木岳山焦尾。原配青白玉琴轸、雁足。螺钿徽星罗井然,玉轸足如月华,精巧雅致。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颈处龙池上刻楷书「清流戛玉」,是为琴名,揣出自唐人白居易诗「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和管雄甫诗「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龙池内右刻「正(政)和元年」,左刻「大成殿制」。琴名与琴形、琴款皆贯穿儒家的「中隐」美学:在朝堂,那就心怀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江湖,那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超然自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怡然自洽。
琴鹿角霜灰胎,素髹栗黑色漆,灰漆质地坚实,漆面断纹形态变化丰富,琴面漆色呈暖栗色,断纹以小流水断和冰片断为主,冰片断纹之间密布细小的龟背断和梅花断,近徽处有较大的圆形仿古梅花断,其形态异于冰片断之间自然形成的细小梅花断,而是接近正圆形,梅花之上或光素,或密布冰片断纹,形态可掬。琴底漆色接近于正黑,以大流水断和龟背断为主,间以较小的圆形仿古梅花断,大珠小珠彷如晨星,或独处,或簇拥。琴侧面以及琴首和琴尾以流水断为主,有数次修复痕迹。琴体髹漆法度严谨,工艺精良,灰漆分布均匀,且与木质胎体结合紧密,质地致密,因此,这张「清流戛玉」琴自大成殿新乐之后,琴体至今没有蛇腹断纹出现,虽经历过局部修补,绝大多数漆面依然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据《史记》,孔子逝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其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含等孔子遗物。至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以太牢祭祀孔子一开皇帝祭孔之先,自此,孔庙均受历代皇帝重视,时有追谥或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守庙官或御赐礼器不等。从东汉末年至隋朝时期,社会相对较动荡,虽有玄学佛教之兴起盛行,但孔子的尊崇地位未受到太大影响,孔庙每逢颓败之际,均得到修葺,但庙宇形制无改。唐朝干封元年(公元666年),因「旧庙简陋」,唐高宗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改制神宇】,对孔庙进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改建。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文宣王」,故孔庙核心建筑被称为「文宣王殿」。在唐朝二百八十多年中,对孔庙修葺五次,已初具规模。
北宋开国之初,尚崇黄老治国,至从小受儒学熏陶的宋真宗即位后,方以儒家学说理国。在北宋历史的一百六十六年中,朝廷对孔庙的增修扩建共有七次。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句语义,下诏曲阜孔庙正殿更名为大成殿。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徽宗下令设立专管宫廷音乐的机构「大晟乐府」,其分别于大观三年和四年(公元1109—1110年)创作两套祭孔乐章。来年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五月,徽宗颁赐阙里礼器多项。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徽宗又颁定天下孔庙正殿均名「大成殿」。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孔庙遭兵燹之灾,庙宇与书籍具为灰烬。金图统一北方后,认识到儒家学说于欲立足中原之重要性,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熙宗完颜亶,下令重建修葺大成殿。此后金国再对孔庙修建扩增三次,基本保留北宋时之格局,但规模相对提高。就此琴上之刻铭推断,其可能为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阙里大成殿演奏大晟乐府新创祭孔乐章所斲。
仲尼琴式是历代存世名琴中最多的一种形制,《中国古琴珍粹》一书共录入名琴109张,源于其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此现存世名琴仲尼式如故宫博物院藏「海月清辉」、「玉壶冰」、「万壑松」,浙江省博物馆藏「来凰」、「号钟」等数不胜数。
1989年叶承耀先生购入「清流戛玉」琴,从此踏上古琴收藏之路。作为叶氏藏琴的第一张,备受主人珍视。
九德之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清流戛玉,清者,大雅之原本,音乐之主宰。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这种种「清」境,皆可在声声琴音中觅得。「流」,变化灵动、绵延不绝。戛玉,「戛玉敲金非顼顼,天然情性与仙游。」其【散音】刚劲浑厚、宏亮如钟罄。【泛音】清丽明亮、玲珑剔透,如洞庭微波、潇湘夜雨,亦似石涧流泉铮淙。【按音】骨力遒劲,呈饱满的颗粒状,如击金石,坚实益妙。此琴峻健,且有金石声,其清脆悦耳的声音,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其音色贴合《高山》、《流水》、《碧涧流泉》、《神人畅》等曲目,相得益彰。

冯舜钦,生卒年月不详(1930左右~1996左右)。今虞琴社会员、琴器鉴藏家、海派山水盆景大师,曾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今虞琴社顾问等职。主要活跃于七十至九十年代,本职工作为电车司机,业余涉猎广泛,尤精盆景、古董等。
因善于修补老琴,尤其是拍面、剎音问题,故常于琴坛名家间访游,如沈仲章、姚丙炎、胡维礼等。并活跃于雅集,如月集、新年雅集等。更是多有帮助琴友的举动,如替南方琴友费闵渠等订购的琴弦,并告知上弦须知。1980年今虞琴社正式复社时,冯先生也积极参与。又由于彼时琴人手中所拥有的琴供需不匹配,冯先生于七十年代起,就在收藏老琴之余,发展了中间介绍买卖老琴及周边器用的副业,经手大量名琴,曾售琴与沈仲章等。冯氏藏琴于八十年代开始散佚,部份重器流落海外,复又回流,如北宋名琴虞廷清韵。
冯氏之琴事小记,又见沈兴顺〈弦外杂录〉,台北市立国乐团、鸿禧美术馆编,《古琴纪事图录》,页267,2000年。

海上修琴名手
故友冯舜钦先生,祖籍广陵,久寓春申,服务交通部门数十载,公余艺擅盆景•并师王吉儒女史习琴;女史曩从名家景略、吴宗汉游,学兼虞山梅庵,先生侍既久,尽得其传。操缦之余复精修治,海上名琴但经重整,靡不臻善,同调咸称许之。乙丑孟春余初访先生于沪,不意陋巷斗室,竟悬古斲数十,且不乏宋元佳器,名琴「虞廷清韵」、「苍海龙吟」皆在其列;余曰:「虞廷清韵乃宋太祖御制,昔为吴兰孙所藏,《今虞琴刊》具载之;「苍海龙吟」亦宁藩旧物,《琴学丛书》记丁君叔雅以千金市归者也,俱在是耶?」先生闻而谓:「琴置吾所有年,人莫识之,能道其源流者,唯君而已。」先生以余同具嗜琴之癖,遂订交焉,自云平生阅琴以十百计,惜资力所限,旋得旋失,十年世乱,幸存无几,今满室所悬,泰半非其所有,皆友辈倩请重修者也。先生治琴,非思虑周详不妄加漆斧,务以存其断、复其音为要;尝修汪氏藏宋制「大雅」,历四载始竣工,不仅断纹如昔,音苍润亦无与比。余与先生过从之际,既得聆琴坛逸事,复蒙授以髹漆诸法,余之略谙修治,实肇始其教也;越数年,吾家徙北美,始少音问。乙亥岁晤戴晓莲琴家于香江,惊悉先生猝逝于沪,寿七十,闻之恨然累日•方今之世,若求工于斲造,海内外皆有其人,先生既逝,能不漆却断纹者更如星凤矣。

忆故人—我印象中的冯舜钦先生
戴晓莲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跟冯舜钦先生,是在九叔公张子谦先生那里见到过多次。我母亲是张老的侄女,我读小学开始学琴后,我家与九叔公家就是邻居。早些年住在楼上楼下,后来搬到一个套间,就是隔壁邻居了。他一间房,总是门庭若市,国内外琴友来来往往,冯舜钦先生就是最最常来一位。
虽然岁月绵远,有些事情已经淡去了,但印象里还是记得冯先生个子高高的,人很帅。大概也就五十多岁的样子,他常常陪同张老出去,一高一矮,十分有趣。最初七几年,上海琴人们刚开始恢复弹琴。我那时还小,才上小学,每天晚饭后到张先生那里聊聊,他总是高兴地告诉我和我妈妈「今天某某来弹琴,某某来帮我做什么事」。最多也是提到冯舜钦。
冯舜钦,他本职是公交公司开公交车的司机,每天工作三班倒,但是他却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这样,他白天就有时间跑古玩店、摆弄盆景、弹琴等等。虽然他是工人,但是这些却是他的雅玩,而且玩到一定水平上。他喜欢张老开朗、热情的性格,也崇拜张老的琴艺,一有空就来张老家弹琴、学曲。我记得冯先生尤其喜欢弹《忆故人》,他的弹法给我很深的印象,张老早先跟彭祉卿先生学的这首曲子,他弹得声声分明,处处恰切的,很是苍劲。而冯先生学得后,虽有张老自己的味道,但冯先生觉得这个不够悲,就改了弹法,在上准声声切切的旋律中,每声后加绰猱等等小动作,韵有扭动,这是有他自己的发挥。我有次模仿给张老听,张老说:「你怎么也跟冯舜钦那样弹了?」
冯先生空闲时间多,就来得勤,隔天就会来拜访张老或学琴。他待张老师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人也活络。有时候张老眼镜坏了,他很积极地帮他拿去修;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他也主动帮忙送去修,经常替张老跑跑腿,张老去姚丙炎家也经常由他陪同接送。那一段时间他与张老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冯舜钦爱弹琴也爱老琴,来张老家就是来弹张老的琴。他时常也会抱张老琴过来给张老看看。上海各大旧货商场,古玩市场也都是他常去的地方。甚至上海哪位老琴家的家里有什么老琴,他也是了如指掌。
最初我开始学琴的时候,也是张老叫冯舜钦给我准备琴,那时候人小,就拿了小号琴给我。也就是说,我最初弹的琴,也是冯先生手里过来的。后来过了几年,十三岁,人长大了手也大了,小琴太小,要换一张琴,又是张老叫他,准备了一张琴,就是衡阳王,应该是明琴。他开价六十块,当时家里真买不起,好几个月工资呢,也就只好把原先的琴卖掉,再贴了点钱,买了衡阳王。
那时才七八十年代,他就做起了琴的中间介绍生意。不过当时没有什么新琴,弹琴人也都弹老琴,要弹琴的人也就找他介绍购买琴。他家在当时新闸路老房子一带,老房子里有一间专门挂琴,开个门缝看到二面墙都挂着琴。现在也不记得了为何没有进他的房间,估计四面墙上都挂着琴吧!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