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76 清康熙 铜押经炉连座

铜押经炉连座
拍品信息
LOT号 5576 作品名称 清康熙 铜押经炉连座
作者 -- 尺寸 宽33cm;炉重8800g;座重4175g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出版:
•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页125,图24
• 《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43,图68
• 《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38、39,图10及封面
•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53,图226
「宣德年制」篆书款
备注:
• 台湾杨炳祯珍藏
• 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 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本品浑厚硕大,配原装座,气质非凡。大炉历来为藏家所重,原装座者更为鲜见,完整传承至今,极为不易,此炉堪赏。
炉宽平口,口缘锐利外侈,凹颈,垂鼓腹。双鋬耳上平下收,挺阔精神。炉底缓平,三乳足鼎立,壮硕遒劲,且恰落入原装荷叶形座的凹槽内。铜炉为浇铸非雕刻而成,精准度必须在制作蜡膜时就要精密合宜,此类配原装座的铜炉铸造难度可想而知。炉通体雪花金红皮,乃清代宫廷铸炉所推崇之皮色。炉底洒金铜质尤显,精粹至纯。如此大体量的铜炉,铜料所需必多。又因禁铜,对于私人,哪怕是豪商富贾,亦难有可为,非官铸所不能达,甚至与清宫造办处的直接支持密不可分。炉底中央开框规矩,铸“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笔画深峻,法度严谨,清晰端正,彰显着清三代官铸炉的精湛工艺。
原装座皮色、包浆与炉身统一,制作工艺考究不怠,为炉增色不少。宣铜炉中连座者少,比例不超十分之一,百分之三至五可能更为准确,其中原装座更少。三、四百年的流转、近代十年浩劫,完整保存下来的微乎其微。整炉比例协调,线条起伏婉转,置于案上,既有肃正之法度,又具婀娜之风姿,庄重典雅,大气蔚然,皇家之气难掩。
在此特别阐释下“官铸炉”的概念。在传世明清宣铜炉中,有一批拍品风貌的宣铜炉,它们完全不同于晚明制炉。铸造年代一般集中在康雍乾三代。铸造工艺极其考究,在一定的标准范畴内,讲究对称性、精准度,其中一部分带有原座,制作上更加要求严丝合缝。依宣铜炉“形、色、款、质”四大赏鉴要素,它们多为冲耳、蚰耳、鬲式、押经、桥耳等经典造型;皮色大都为红皮雪花金,是为当时宣铜炉审美的最高标准;款识多为宣德年款,且铸后精修,或六字楷书,或四字篆书,个个如钱范;所选铜材大都是冶炼配比精确的黄铜,金黄赤亮。综上,它们器形挺拔,古雅大方,铜质精粹,铸造工艺精益求精,具有高度统一的铸造标准、规格,宫廷风尽显。
故宫博物院现存宣铜炉600余件,相对其他文物种类来说,这并不丰富。这批藏炉大致分两类:一类是1949年以前收入宫中的,包括清宫旧藏器、部分沈阳故宫及承德皇家文物,其中清宫旧藏占绝大多数;另一类是1949年以后收购、捐赠或文物局拨交到故宫的。前者以“故”字号登记入账,后者则属“新”字号,以示区别。清宫旧藏器中占很大比例的依然是宣德年号款,且楷书款多,篆书款也见,但并非主流。那这批官铸炉中最具代表性的长脚篆书款炉究竟去向何处?想必只有紫禁城之外的皇家苑囿、行宫、庙宇了,其中首推圆明园。圆明园是清王朝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皇家苑囿,其间燃香礼佛所用之炉数量必不少。只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文献的缺乏,考证极难。圆明园曾经也和其它皇家园囿一样,将所有的文物造册登记,但这份档案早不知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