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75 商晚期 中婦鬺鼎

中婦鬺鼎
拍品信息
LOT号 5575 作品名称 商晚期 中婦鬺鼎
作者 -- 尺寸 高23cm;直径17cm 创作年代 商晚期
估价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00
材质 形制
著录:
• 《攀古楼彝器款识》卷下第14号,是书收录潘祖荫藏器,王懿荣撰写文字,1872年潘氏滂喜斋自刻本
• 《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第6号,吴大澂著,1885年愙斋自刻本
• 《攀古楼藏器目》,鼎第8号,吴大澂手稿本,此善本原藏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现藏重庆市图书馆
• 《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三,第8号,方濬益1894年著,1935年涵芬楼石印本
• 《愙斋集古录》,卷六,第16页第6号,吴大澂1896年著,1919年涵芬楼石印本
• 《欎华阁金文》,第58页第3号,清 盛昱著,罗振玉1928年整理
• 《吴县潘氏攀古楼吴氏愙斋两家藏器目》,第74页,第4号,顾廷龙辑,1933年刊登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七卷,第二号
• 《续殷文存》,上卷第17页11号,王辰著,1935年印行
• 《小校经阁金文拓本 》卷二,22页第5号,刘体智著,1935年石印本
• 《三代吉金文存》卷二,31页第7号,罗振玉著, 1937年上虞罗氏百爵斋印本
• 《美帝国主义掠夺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A34,R262,此器在书中附录三被列为是书之主要铜器,陈梦家著,196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 《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彙编》,第881号,巴纳、张光裕著,1978年出版
• 《三代吉金文存补》第262号,周法高编,1980年
• 《金文总集》第0452号,严一萍著,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年印行
• 《殷周时代青铜器之研究-殷周青铜器纵览一》鬲鼎第85号,林巳奈夫著,1984年日本京都弘文馆出版
• 《殷周金文集成》01714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2007年印行
铭文:中婦鬺鼎
来源:
• 潘祖荫(1830-1890)旧藏
• 卢芹斋C.T.Loo(1880-1957)递藏
• 戴润斋J.T.Tai(1910-1992)递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商晚期中婦鬺鼎出身显赫,其最早见于1872年初版《攀古楼彝器款识》,可知其出自与陈介祺并誉为“南潘北陈”的晚清重臣及金石收藏巨擘潘祖荫之攀古楼。后流入西方,被陈梦家认为是欧美所藏中国青铜器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被后世重要金石学辑录所收入,再次现身于“戴润斋”专场,由此亦可知其流出中国后,亦为欧美重要藏家所秘藏,流传有绪。其造型与同时期常见之圆鼎、方鼎皆不同,而是极为特殊的鬲式鼎样式。立耳,鼓弧腹,器底呈三袋状,下承三柱状实足。此种形制承商周分裆鼎形式而来,相对于园鼎和方鼎数量极少,且只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极富时代特征的青铜礼器器型。同时,整器纹饰结构严谨,刻画精美,腹部以大饕餮纹为核心,兽面以鼻梁为中心与三足相对,上饰一条夔龙纹带。整器身图案范印清晰,可知其铸造技艺精湛,兽面狰狞,双眼突出,为商晚期饕餮纹样之典范兽。内刻四字铭文“中婦鬺鼎”,笔划爽利,笔法舒朗,为商晚期金文书难得一见的妙品。整器色泽统一,包浆凝厚,保存完好,应为历任藏家所宝。

来源介绍:
1.潘祖荫
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所以其于苏州之宅邸又有“探花府”之称。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其收藏金石极富,著名藏品如西周康王时代礼器大盂鼎、大克鼎,青铜、甲骨、龟板等,扬名海内外,在晚清收藏界与陈介祺并称“南潘北陈”。其金石收藏即使放诸当下,这一个世纪以来的新藏家也难以望其项背,是当之无愧的金石收藏巨擘。
2.卢芹斋C.T.Loo(1880-1957)
卢芹斋C .T. Loo(1880-1957),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曾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之书童,并因此机缘于1902年,追随张静江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协助张静江在巴黎开设“运通”公司,售卖中国的瓷器、字画等,以悉数资助孙文,支援辛亥革命。卢芹斋是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古董商,曾参与许多顶级中国艺术品之交易。
3.戴润斋J.T.Tai(1910-1992)
戴润斋(J.T. Tai)(1910-1992),原名戴福保,民国时期发迹于上海后南下至香港,到了美国后,或许是效法卢芹斋的“C.T.Loo”,戴福保也改成以雅号行天下,成了西方古董界熟知的J.T.Tai(戴润斋)。二十世纪20年代末,戴润斋出生于无锡小镇普通百姓家的戴福保,来到了其舅父的一间小古董店,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1930年代,戴福保移居上海,开设了个人的古董店,和当时最大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卢吴公司的合伙股东卢芹斋与吴启周两位主角人物合作。时至1949年,戴氏一家迁居香港,和胡惠春、仇炎之、徐伯郊等人成为第一批南下香港的收藏家和古董商。1950年,戴福保移居美国,同年便在一流博物馆、画廊云集的麦迪逊大道810号开设了戴润斋古董店(J.T.Tai and Co.)。从1950年代开始,戴氏就活跃于世界各地拍场,到了1970年代,他已成为战后最知名的中国古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