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606 张大千 荷塘高士 立轴

荷塘高士
拍品信息
LOT号 3606 作品名称 张大千 荷塘高士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74×9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4,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5,63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白板小桥通碧塘,无阑无槛镜中央。
野香留客晚还立,三十六鸥世界凉。
大千居士爰写于蘧园。
【印文】大千豪发、大风堂
【谢稚柳题跋】此大千居士四十左右之作。大千画出于石涛,此图尤为清逸,盖自石涛而后遂为独步。壬戊(1982年)初冬,肚暮翁稚柳观因题。印文:壮暮、谢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3秋,罗桂祥博士旧藏中国书画LOT1410。

纵观张大千的一生,其山水画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学石涛为主,兼及梅清、石溪、朱耷等,用笔细劲、豪放,不拘一格。从1940年赴敦煌之后到1957年间是大千山水画创作的中期,也是其山水画创作的成熟期。由于他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进而画风为之一变,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礡,一改明清一味摹古、脱离生活的文人画之弊病。
正是在这段时期「师古、师心、师自然」的苦心经营,张大千的创作风格由之前的清新俊逸的文人水墨转变为精丽雄浑的职业风格,迎来了大千一生中第一次创作高峰。
此幅荷塘高士作于大千寓居网师园期间,在表现上,可以看出荷叶胎息于八大山人,而荷花之韵味又神接石涛,气韵生动而高古,又具典雅之姿。此幅用了山水画的三段式构图,远处的荷花荷叶略虚淡,中景花与叶虚实相生,近景沟渠最右前,花叶田田,秋风乍起,画中美髯高士气定神闲,与中景之荷形成有趣的互动。尤其是水墨阔笔绘制的假山,浓淡相宜,立体感极强,石后纤竹以篆书笔意写出,虽只有数枝,却也精心细写,绝不草率下笔。环境与人物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美髯高士分明就是大千自己了,而娉娉婷婷俏立水中央的荷,倒似娇羞少女。题画诗用了金冬心的「白板小桥通碧塘,无阑无槛镜中央。野香留客晚还立,三十六鸥世界凉。」既贴合画面又升华了意境,确是佳构。
纵观全图,可见其设色娴雅,用笔精到,力遵古法,超然出新。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画作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而有高雅气息的体现。

寄情网师园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为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园,号「渔隐」,显其归隐之意。后废。至清乾隆年间(1765年前后),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有楼、阁、台、亭等,号称12景,取名「网师小筑」。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同义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亦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1795),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下此园,增建亭宇,叠石种树,添筑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冈、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建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园名仍沿用「网师」旧名,由于园主瞿姓,故又称「瞿园」,亦称「蘧园」。
20世纪30年代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寓居于网师园殿春簃,此处即是张氏昆仲作画的大风堂。室外的庭院布局结构紧凑,竹石梅蕉隐于窗后,微阳淡抹,浅染成图。庭院内采用周边假山手法,使之产生余脉连绵的情趣。假山不大,也不高,却起、承、转、合,极有章法,有韵律,有节奏,如一曲流畅的音乐。室前假山石洞内昔饲幼虎,今室前西墙角有1982年张大千书《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刻石,即当时埋虎骨之处。东南侧隙地起垄,为芍药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小院的花径也颇具特色,为了与「网师」主题契合,平整洁净的整片鹅卵石图案与中部主园涟漪荡漾的浩渺池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一是以石点水,使整个园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卵石组成的渔网图案,更隐隐透出「渔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