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88 杨宾 1715年作 行书刘禹锡词 手卷

行书刘禹锡词
拍品信息
LOT号 1788 作品名称 杨宾 1715年作 行书刘禹锡词 手卷
作者 杨宾 尺寸 30×340cm 创作年代 1715年作
估价 2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
材质 水墨绢本 形制 手卷

题识:乙未长至后五日为序端道翁书刘梦得《竹枝词》于皖江使院之五石山房,山阴杨宾。
钤印:杨宾之印、大瓢道人、乡思楼
鉴藏印:玉田袁氏、听雪斋藏
说明:袁开第旧藏。袁开第(清),字杏邨,河北唐山玉田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拔贡。始任内阁中书补授黎平知府,诗人,书法家,有《听雪斋诗草》 。

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山阴(今浙江绍兴)安城人,“后承父命,遂籍苏州”。祖父杨蕃,明未曾任镇江副总兵。父杨越,初名春华,字友声,号安城,明末诸生,慷慨尚侠,友朱彝尊曾有诗称赞。杨宾幼聪颖,八岁能作擘窠大字。学王羲之、苏轼,圆润自然,微弱。善鉴定碑版,著有《金石源流》、《大瓢偶笔》。康熙元年(1662),父杨越因受友人钱缵曾支持郑成功、张煌言抗清之“通海案”牵连下狱,以逆党流徙黑龙江宁古塔,母范氏随从。年仅十三岁的杨宾携带弟妹投奔叔父为生。由于其父有“毋令宾为八股以应举”之命,因此终身不仕,以做幕僚佐大吏幕为生。康熙二十八年秋冬之际曾出塞省亲,次年二月中旬南归。这期间,游览山川,凭吊古迹,访问故老,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归后结合文献,撰成东北史地名著《柳边纪略》。
杨宾与著名“边塞诗人”、“江左三凤凰”的吴兆骞在戍所可称是患难知交,康熙二十二年(1683)吴兆骞回吴江省亲。年初行抵苏州,当行到吴王宫北时,夕阳西下,车马纷纷,人声喧哗,居人争相传说京师的明珠首相赎还的吴汉槎回乡省亲。当时正寓居苏州的杨宾听说此事,赶紧前去问讯。二人见面,兆骞讲述了其父母的处境,杨宾听罢,无限感伤,从而写下长诗《吴汉槎先生自宁古塔归述两大人起居书感》。
于书法方面,杨宾看来,书法要得到“神采气韵”,其方法从学习作品里的意味、意向入手,这里当然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的意味,只有通过这个可以把握琢磨的“意”,才能真正领会到“神”。杨宾认为:“业未有不从悟入,亦未有不由勤成者。故宜先取六朝人以前碑版细观,迨有所得,则非笔头十瓮、柿叶数屋,不足以了之”。所以勤和悟为得意、得神之门径。存世杨宾书法并不多见,中国文物商店总店藏其《行书九歌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其《行书五绝诗轴》,湖州市博物馆藏有杨宾《行书扇面》,可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