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13 董邦达 康熙南巡图 册页 (二十二开四十四页)

康熙南巡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13 作品名称 董邦达 康熙南巡图 册页 (二十二开四十四页)
作者 董邦达 尺寸 9×7cm×22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册页

题识:臣董邦达恭画。
钤印:邦.达
对题(上册):
1.葛岭朝暾。初阳台踞葛岭之顶,平衍可数亩,旧志称十月之朔,海日初出,炯然可观,盖地势既高,直望东北海际。当日轮乍起,微露一痕,瞬息间霞光万道,天半俱赤,红若琥珀,大如铜盘,光景离奇,不可端倪,故有葛岭朝暾之目。
2.花港观鱼。苏堤第三桥曰望山,与西岸第四桥斜对。水通花家山,因有宋时废园。凿池甃石,中畜异鱼数十种,称为花港观鱼。恭悬圣祖仁皇帝御书“花港观鱼”匾额。
3.禹陵。禹陵在会稽山西北五里,陵之左有禹穴,前为禹池,其西为禹庙。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南巡,亲诣陵庙致祭,御书匾额对联,奉悬庙中。
4.曲院风荷。九里松傍有宋时曲院,地多荷花,遂有“曲院荷风”之名。康熙三十八年构亭于跨虹桥之北,引流迭石为盘曲之势。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改“曲院”为“曲院”,易“荷风”为“风荷”,恭制匾额,奉悬亭楣。
5.兰亭。兰亭在绍兴府城西南二十五里,相传为越王勾践种兰渚,至晋王羲之与孙绰、谢安辈三十二人修禊于此。康熙三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兰亭序》,勒石建亭。三十七年,御书“兰亭”二大字,其前疏为曲水,其右有右军祠,密室回廊,清流碧沼,为越中山水之胜。
6.双峰插云。南北两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峦迭嶂,蜿蜒磅礴,列峙湖西,而两峰独高出众山,为会城之巨镇。其上每多奇云,山峰高出云,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时称为“两峰插云”,为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临幸西湖,御题十景,改“两峰”为“双峰”,构亭于行春桥侧,当两峰适之地崇奉奎章,并勒石建亭。
7.柳浪闻莺。柳浪桥宋时在清波门外聚景园中,今已无考。康熙三十八年,于涌金门之南创建亭榭,蒙圣祖仁皇帝御书“柳浪闻莺”匾额恭奉亭内。
8.虎跑泉。虎跑泉在大慈山上,泉清渫而甘寒,与龙井、玉泉相伯仲。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南巡,御制虎跑泉诗一首,三十八年,圣驾再幸,又御制七言诗一首。
9.平湖秋月。“方舆胜览”以平湖秋月冠“西湖十景”之首,明代移建龙王堂于孤山路口,据全湖之胜。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建亭。其址前为石台,三面临水,上悬御书“平湖秋月”匾额。
10.雷峰西照。净慈寺北筑有山自九曜峰来,逶迤起伏,为南屏山之支脉,旧名雷峰。吴越时建塔于峰顶。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最为佳胜。故十景有”雷峰夕照“之目。康熙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改“夕照”为“西照”,遂于峰西筑亭,恭悬匾额并摹宆碑于亭后。
11.元佑间,宋臣苏轼筑自南而北夹道,种植花柳,遂以苏堤名。康熙十三八年,圣祖仁皇帝南巡,御书“苏堤春晓”为十景之首,爰建亭于望山桥之南,敬悬宸翰并摹穹碑于亭内。
12.南镇。会稽山相传夏后氏朝会诸侯处也。立庙山阴为南镇,遇国家有大典,则遣官告祭,国朝祀典加隆。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书“秀带严壑”四字悬之庙中。
对题(下册):
1.三塔寺。三塔寺距秀邑城西南四里,旧名景德寺。相传寺下有白龙潭,渊深莫测,天日晴霁,每起白光三道。唐季,僧云行积土填之,与光起处各造一塔,因称三塔寺。元至正,僧云海构殿宇及诸佛像。明万历,僧通理修观音殿,复于殿前垒石为台,周以石栏,蓬莲千朵,名千花台。考之志乘,宋嘉定九年旱,邑人祷于龙得雨,锡爵灵泽,祠曰:顺济,则寺之建因龙能兴云雨,福佑一方,非仅以崇象教也。
2.灵石樵歌。灵石山在南山栖真院之上,旧名积庆山,山上多奇石,时时见瑞光,故曰灵石。中有坞曰灵石坞,路最深窈,人迹罕至,惟樵子往来其间,山歌一曲,辄与樵斧丁丁相应答,岩石皆响,真山中之清籁也。
3.慈云庵。慈云庵在雷峰西照亭下,门濒湖岸。传闻庵建于前明,志乘失载。乾隆二十年有里人汪献琛佐郡闽疆,恭逢南幸,度岭迎銮,拓而新之,于是环疏篱通平桥覆长廊,引湖水以为池,杂植修篁桃柳诸花木,缀以棕亭竹屋,远岫送青,澄波涵碧,亦一湖山之胜概也。
4.北高峰。北高峰在云林寺后,乃灵隐山北最高之一峰也,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弯,陟巅俯视,群山培塿,湖水杯盂,云光倒垂,万象在下,遥望浙江则如匹练之横亘,洵足游目驰怀,超绝尘土埃矣。乾隆十六年春,翠华临幸御制宸章,恭摹勒石建亭峰顶。
5.南屏晓钟。南屏山在净慈寺右,正对苏堤。寺钟初动,山鸣谷应,盖缘兹山隆起,内多岩穴,故传声独远,旧名南屏晚钟。圣祖仁皇帝御书匾额,改晚钟为晓钟。恭摹勒石建亭覆护,康熙四十六年奉旨重修净慈寺,有御制碑文,乾隆十年又蒙皇上发帑重修,有御制碑文,俱建亭供奉寺内。
6.兴隆山。兴隆山在绍兴府署后,旧名钟山,又名卧龙山,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南巡,曾经临幸,因改今名,南亘鉴湖诸山,控环三江海口,为郡城之望,登其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无不在眉睫间,洵一郡形胜也。
7.三潭印月。旧湖心三塔鼎力,相传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测,故建浮屠以镇之,明神宗时,浚取葑泥,绕潭作埂为放生池,仍置三塔于池外,以复三潭旧名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
8.柯亭。在绍兴府城西三十里,有亭名柯亭。昔蔡邕宿高迁亭,取椽竹为笛,即今柯亭是也,傍有池名放生池。圣祖仁皇帝南巡,曾临幸此地。
9.小有天园。小有天园在净慈寺西慧日峰下,为郡人汪之萼别业。游人称为赛西湖,后辟为园。上构南山亭,以供遐眺,拾级而登,有幽居洞、欢喜岩、琴台、司马光摩厓隶书家人卦诸胜迹。乾隆十六年春,翠华南幸御书小有天园,赐以匾额。
10.宝石凤亭。石甑山一名宝石山,在钱塘门外,形似翔凤,上有宝叔塔,高倚天外,洵夐绝之境也。山侧有亭曰来凤,值清秋气爽,木落天高,岩石清瘦,风景特异。
鉴藏印:孤云鉴赏、泗水蒋氏家藏、长白延照号树南字绍甫行一收藏书画图籍之印、恋西士子藏书画印、六不草堂、蒋一和
董邦达绘《两浙名迹》两册,上册十二幅,下册十幅。上册十二幅顺次为:葛岭朝暾、花港观鱼、禹陵、曲院风荷、兰亭、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虎跑泉、平湖秋月、雷峰西照、苏堤春晓、南镇。下册十幅顺次为:柯亭、宝石凤亭、小有天园、三潭印月、兴龙山、南屏晓钟、北高峰、慈云庵、灵石樵歌、三塔寺。
董邦达是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卒谥文恪。董邦达、董诰父子在乾隆、嘉庆两朝,为官为艺,于朝于野,均有较大影响。董邦达多作山水,远师董巨及黄公望,近学董其昌、王原祁,将董其昌刚柔相济的风格发展至新的高度,古厚华滋,别开生面,“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多书卷气”。阮元赞之“国朝第一”,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董邦达画作受到乾隆帝的高度赞誉,仅被《石渠宝笈》著录的董氏画作就达二〇二件之多。此《两浙名迹》二册,累计描绘二十二景,附以对题,小中见大,气息不凡。
至迟在宋代,对于两浙景致的描绘已蔚然成风,涌现出大量“西湖十景”“西湖四十景”之类的绘画作品。历朝历代对于两浙景致的描绘,除传统意义的山水画创作,更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十景也好,四十景也罢,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士人寄情于山水的人生哲学。董邦达本人亦不止一次创作此类山水画作品。此《两浙名迹》二册经营布局疏密有致,远景近景互映互衬,运笔沈稳洗练,墨色变化丰富,得黄公望温润高逸之神髓,画风在娄东、虞山派之间。董邦达绘画作品以内府庋藏为大宗,拍场所见不多,愿识者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