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102 孙毓溎 宋晋 等 楷书册 册页 (十八开)

楷书册
拍品信息
LOT号 4102 作品名称 孙毓溎 宋晋 等 楷书册 册页 (十八开)
作者 孙毓溎 宋晋 尺寸 28.3×27.3cm×18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50,000 成交价 RMB 34,5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册页


说明:上款人顾嘉蘅(?-1891):号湘坡。宜昌县城(今宜昌市)中书街人。道光二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七年出任河南南阳知府,任期长达二十年,历五届。在任期间,治下物富民安,深受朝廷器重和百姓爱戴。卸任以后读书、立说、修志为职。曾与宜都学者郭守敬等编纂《荆州府志》,为总编纂。解决了诸葛亮躬耕之地之争的“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名联乃其所撰。

作者计有户部左侍郎宋晋、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状元孙毓溎、礼部左侍郎殷兆镛、吏部左侍郎黄倬、顾命八大臣之一匡源、贵州遵义知府倪应复、学士画家周学浚、进士画家邵纶、山西汾州知府罗嘉福、汉中知府毕至、翰林院编修胡光泰、郑大诚、广西浔州知府邹振杰、詹事府中允史淳、四川学政郑琼诏、御史范承典、四川松潘同知张中寅、兵部侍郎呼震共一十八家,绝大多数为道光十五年(1835)、二十年(1840)、二十四(1844)间得中进士。清代科举考试,极重馆阁体,要求“乌、方、光”,注重字体的规范、美观、雍容,对于纸、笔、墨的要求也很高,和民间书风的随意、自然不同,要求笔笔到位。此册作者均为科举考试的出类拔萃者,自然深谙此道,各自小楷书法均端庄雅致,极见功夫,代表着清晚中期士人小楷书法的整体面貌,也是难得的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实物资料。
1.宋晋(1802-1874),清朝江苏沭阳人。字锡蕃,号雪帆,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编修。累迁户部左侍郎,著有《水流云在馆奏议》。
2.孙毓溎,字犀源,号梧江。山东济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进士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六年,出任云南学政。未及任即破格提为山西按察史。在代理布政使任上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孙毓溎祖孙四代在朝为官,他的叔叔孙瑞珍、堂弟孙毓汶都官至尚书之职,家族巍科显爵,堪称山左之冠。
3.黄倬(?-1885),字恕阶,湖南善化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四川学政,浙江学政,官至吏部左侍郎,与曾国藩交好,为近代湖南名士,著有《介园遗集》《诗读辩字略
4.匡源(1815-1881),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军机大臣,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书画家,教育家。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编修。辛酉政变后,罢官还乡,主讲济南泺源书院17年,弟子多达3000多人。
5.倪应复,字克斋,昆明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贵州遵义知府。云南著名书画家。入《滇南书画录》。行草法米芾,颇清挺。
6.张中寅(?-1860),字古虔,直隶大兴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咸丰元年(1851)任松潘同知。咸丰十年(1860)松潘地区藏、羌人民反清大起义。张中寅督战守城,随即战死,全家遇难。清廷追授其道衔,给世职,于阵亡地方暨原籍建专祠,入国史忠义传。书学平原,忠亦似之。
7.殷兆镛(1806-1883),江苏吴江人,字谱经。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习经世大略。数上封事。洞悉外情。授编修,任大理寺少卿,充湖北、陕西、顺天考官,督直隶学政。历任礼、户、吏、兵诸部侍郎。性耿直,关心民间疾苦。著有《松陵诗经》、《玉尺堂诗文集》等传世。
8.邵纶,字子香,钱塘(今杭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湖北黄州知州。精绘画,曾为张兰渚仓场画阴阳文全图,尤工菊蟹。收录于《清画家史诗》。
9.罗嘉福(1812-1884),初名嘉谟,字吁廷,浙江山阴徐山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次年(1845)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侍讲、侍读、国史馆纂修、咸安宫总裁、武英殿提调。同治十年(1871),奉旨授山西太原知府,补汾州府,辖一州七县。以道员离任候铨。光绪二、三年(1876、1877)间,山西、河南赤地千里,调办赈务。四年返京,患痿痹之症,卧床六、七年后卒。
10.周学浚(周学浚),字深甫,号缦(漫)云,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第二名(榜眼),浙江乌程人。善画。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周学浚提督广西学政,旋改御史,历山东道监察御史,擢侍读学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之职。有《频洲渔笛图》,其同年俞凤翰题绝句。
11.毕至,字春亭,湖北黄州府蕲水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二十九年四月由工部郎中入直,官至汉中府知府。收录于《毕氏进士》一书。
12.胡光泰,山阴人,寄籍大兴,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顺天署房山县知县。
13.郑大诚(郑启抡),原名大诚,字通甫,世居江苏吴县,笔橐游豫,遂入籍河南祥符,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咸丰三年归里,主讲彝山书院。著有《水流云在轩诗文集》。郑氏家族四代,一门七举人、三进士、两翰林。
14.郑琼诏,字玖丹,号苹野,福建侯官人,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大理寺少卿、甲辰丙午顺天乡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读、起居注总办、提督四川学政,官终学士。
15.邹振杰(1803-1871),湖南浏阳人,也作邹焌杰,原名见龙,字有耀,号云阶,清朝思想家。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奏办院事。后来历任国史馆纂修,成为咸丰皇帝的老师,敕封御史大夫等爵位,在京城为言官与皇帝身边高级顾问,间断担任过山东、广东、河南、京畿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后隐退回乡。与曾国藩为三十年挚友。
16.史淳,原名史淳,改名澄。字穆堂。原籍江苏会稽,后移居广东番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曾任国史馆纂修、詹事府中允等职。后回广东掌教丰湖、端溪、粤秀书院。总撰《番禺县志》,五十五卷,纂《广州府志》,着《安和堂示范》、《鉴古迩言》等书。
17.范承典,字川云,顺天大兴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翰林院编修,光禄寺少卿,巡仓御史。辛酉政变后,同内阁学士巴彦春、光禄寺卿雷以缄,被勒令休致。
18.呼震,字位东,河北乐亭县城北赵庄人,镶黄旗籍,清朝名将。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年方29岁,咸丰年间,在大沽口抗击英法联军进犯时,为僧王僧格林沁副将,屡建战功,后因功绩显赫,有胆有识,由兵部员外郎历山东督粮道,后特授济东泰武临道道员,署山东按察使兼布政使,兵部侍郎,官至二品。呼震死后,入祀僧格林沁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