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07 石涛 蕉竹图 立轴

蕉竹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707 作品名称 石涛 蕉竹图 立轴
作者 石涛 尺寸 103×3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1.《艺苑遗珍·名画》第四辑,图版二十五,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
2.《石涛的世界》,雄狮美术出版社,1973年出版。
3.《中国绘画总和图录》卷1,A18-007,后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出版。
4.《石涛书画集》一册,第62页,余毅主编,中华书画出版社,中华民国八十二年(1991)初版。
题识:悠然有殊色,貌古神亦骄。宁不在兹乎,雨响风一飘。清湘陈人大涤子。
钤印:赞之十世孙阿长
题跋:何处起秋声,绿蕉滴微雨。静听寂无言,所思隔南浦。东皋怀玉子问亭题。钤印:博尔都印、问亭、辅国将军、白燕栖、问亭
鉴藏印:雪艇图书、张爰私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可以居
说明:“雪艇图书”当为王世杰(1891-1981)藏印。王氏湖北崇阳人,字雪艇。法学家。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民国教育、宣传、外交部长。20年代曾任教北京大学。去台后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自由中国》等杂志。临终前曾立遗嘱,愿将平生珍藏书画捐赠武汉大学。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芭蕉,叶大而宽,色泽翠绿,造型优美,枯而复生,更以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意义得到文人们的喜爱。以芭蕉入诗入画,早已有之。从存世画作来看,唐孙位《高逸图》,宋人《十八学士图》,其中就有芭蕉出现,南宋赵伯驹及苏汉臣、刘松年、李嵩等,在画人物、山水图的时候,亦曾用芭蕉作为配景,《蕉荫击球图》最为著名。后来元代画家钱选、赵孟俯、王蒙,明代画家沈周、杜堇、周臣、唐寅、文征明、仇英等也都曾用芭蕉作为人物、山水的配景。其中王蒙、沈周的《蕉石图》,沈周的《蕉鹤图》,文征明的《蕉阴仕女图》,仇英的《蕉阴结夏图》等,则是把芭蕉作为画面的主题或者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到了明代中叶,芭蕉入画已经成为气候。自徐渭出现,开创出泼墨大写意芭蕉画法,给后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石涛,清中期扬州八怪中国的高凤翰,清末海上画派的任伯年、吴昌硕等,所画芭蕉,亦承其一脉。
此件石涛《蕉竹图》,以书入画,一气呵成,淋漓酣畅,气势撼人。博尔都,姓爱新觉罗氏,字问亭,号东皋渔父,辅国悫厚公培拜孙,袭辅国将军,为清初著名的宗室诗人,与石涛、王原祁等画家往来交好,可以说是石涛人生中的贵人。石涛初来北京,就是由其热情接待,住在他家三年。在博尔都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不少王公贵戚官宦闻人,饱览了他们的藏品,包括著名鉴赏家耿信公的遗藏。石涛离京,博尔都作有《送苦瓜和尚南还》相赠:“凉云日夕生,寒风逗秋雨。况此摇落时,复送故人去。飞锡竟何之,遥指广陵树。天际来孤鸿,哀鸣如有诉。败叶声萧萧,离思分无数。登高欲望君,前津满烟雾”。石涛和尚曾与诗人王煐联袂打捞《瘗鹤铭》,为轰动士林的一件大事,并绘有《焦麓剔铭图》,数十位诗文名家题诗,其中也有博尔都。诗见博尔都《问亭诗钞》(国家图书馆《问亭诗钞》钞本)卷三“七古”《题焦麓剔铭图为王南村观察赋》。
石涛曾为博尔都写墨竹二副,一为王原祁补坡石,藏于台北故宫。另一幅与王石谷合作,为香港至乐楼旧物。此作则是二人交谊的又一明证。又经张大千、王世杰旧藏,著录出版于《中国绘画总和图录》、《石涛的世界》、《石涛书画集》著录出版累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