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04 王铎 1647年作 行书自作五言诗 立轴

行书自作五言诗
拍品信息
LOT号 3504 作品名称 王铎 1647年作 行书自作五言诗 立轴
作者 王铎 尺寸 237×52cm 创作年代 1647年作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水墨绫本 形制 立轴
出版:
1.《碎金集》(一),第78页,许礼平主编,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2.《王铎书画编年图目》,第137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著录:《王铎年谱》张升编,第20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题识:不远虚堂路,花潭若可期。吾师无一念,深默亦何为。茶舍云雷过,金山海月迟。偃兵与劝稼,人事未尝知。寄德宗开士。丁亥三月,报国寺看花不得,入门书,去偏老乡丈正。洪洞铎。
钤印:王铎之印、烟潭渔叟
鉴藏印:安治心赏
说明∶此作品为著名画家张安治先生旧藏。张安治(1911-1990),江苏扬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曾任中央大学助教,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赴英国进修,回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美术系教授。作品有《九松图》等。出版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郭熙》,论文《中国画与画论》等。

王铎为“去徧老乡丈”书《五言诗轴》,录其自作感怀诗,记述丁亥(1647)三月其欲游报国寺而不得入门,有“故园多情伤往事”,“老我无心出市朝”之感慨。原诗写寄“德宗开士”。“开士”为人们对菩萨的尊称,后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亦称开士,因此王铎此诗或写寄于报国寺的高僧“德宗”。不日,又为“去伪老乡丈”书此诗作,用心用情,殊见一斑。作为明末清初北方诗坛的一大家,中州诗派的代表人物,王铎此诗虽有磅礴之气,然更有回环往复,归隐田园之思。“不远虚堂路,花潭若可期”言不计路远,心有向往,如思花潭之美;“吾师无一念,深默亦何为”又说为何开士不在,如同沉默不语,作佛家“不可说”状?“偃兵与劝稼,人事未尝知”道出原委:天下既已放下兵戈,吾不知将来,不如归隐。
王觉斯自崇祯乙酉(1645)入清后,“于是顾诸子勉以宣力事圣朝,自是颓然自放”,“每与诗友酒徒招歌僮设果饵,酒酣歌吴骚,按节谍和,每至鸡鸣不寐,宾客潜散亦不顾”。又有“饮醉,取大笔迅扫千尺绫素,不复知世间有荣辱事”,“常称病,病辄杜门数十日,友人以酒肴谒,则剧谈达曙”,作为政治上的贰臣,王铎是万分不情愿的,尽管对于前明王朝劳而无功,南京陷落之时,于伪太子案中说实话而遭南京乱民痛殴,“须髪皆尽”,但肉体之摧残相比,灵魂上受到的折磨显然更胜前者。如司马迁《史记》中言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王铎的郁结或许只能从其跌宕起伏的书法语言来表达,其成就亦如太史公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此轴五言诗,极见王觉斯神笔自来之天分。其源于王书的风流潇洒,却又将米书之风樯阵马,夸张变化之态更进一步,单字的欹侧、变形、扭曲到上下字的呼应、承接、跳跃、连贯,复归通篇的整饬、严正,神完气足,酣畅淋漓。如“吾师无一念”五字的闪转腾挪,极度的变换该行的轴线,达到奔雷坠石,动人心魄之险境,其后之“深”字却又敦实稳重、开张有力,稳住整行,立时便有“临危据槁”之妙用。其他如“云雷”与“过”的扭转承接,与“金山”与“海月”的幻化转正;“劝稼人事”“未尝知”的律动和谐;其笔法多变,尖锋直笔与逆锋圆笔的切换、方与圆的过渡衔接,刷与写的情绪控制都如梦似幻,振笔眼前。同时此幅作品在用墨之处也极为大胆,如“亦何为”三字将浓遂枯;“海月迟”三字之干裂秋风;“劝稼人”三字又润含春雨,皆都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此件行书作品之神采。另,其结字上表现出的骨力洞达、在章法上表现出的流转多姿、幻化无穷,更扩张了此作的强烈之艺术魅力,连同其具有之雄强力感合二为一,予人以复杂而又新奇之至高审美视觉感受。
此件作品书于王铎五十六岁,又五年,王铎卒。此件为其书之中晚年自化、人书俱老之典型代表作,故颇具苍郁雄畅之气。王铎的书法,时人赞其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观是幅,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