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215 程然 2014年作 信

信
拍品信息
LOT号 4215 作品名称 程然 2014年作 信
作者 程然 尺寸 70×179cm 创作年代 2014年作
估价 50,000-1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截帧之二 6/6 形制


展览
2014年 程然——东京宫特别项目/东京宫美术馆/法国巴黎
2014年 Forest of Illusions/贝浩登画廊Galerie Perrotin/香港
2015 音乐还在响,乐队不见了/K11美术馆/上海
2016 幻觉 夜晚画廊/美国洛杉矶
摄影之外:观念性的实验诉求
在中国前卫艺术实验里,摄影最初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对文献或实践的一个记录。而究其属性也似被认为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典范。这种状况在2000年时发生了改变,摄影作品不仅成为了艺术家直接、现时的审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方式,其对观念化的摄影探索也在逐步展开。但值得注意的是,“观念化的摄影”或者说“观念摄影”某种程度上仍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延伸和演变,其创作也仍然处在“摆”与“拍”的不断重复过程中。但对于程然、胡为一、蒋鹏奕、陈晓云等人来说,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挑战了摄影语言本身,另一方面在观念化基础上各自又表征了“摄影”本身的多元阐释空间。他们不仅有着对视觉经验的改造与再造,还带着些许的主体建构与认同危机,并创造性地拓展了作为媒介的摄影的边界。

指意下的异质审视
与上一代当代艺术中观念摄影的创作者区别明显的是,陈晓云、蒋鹏奕、胡为一和程然远离了宏大的叙事视角,放弃了在红色记忆的追溯中去建构本土摄影传统。更多的是以看似任意的、极具流动性的个体姿态和指意系统去表述自我的思考。这当中,陈晓云在对“物”的敏感与迷恋中注入了对“时间”这一理论概念的反思;蒋鹏奕在幽暗与光的“书写”中呈现了其个体精神性的追求;胡为一在“伤害的迷恋”中诉说了其对感性和生命的触碰;程然在文本与视像之间阐释了当代都市丽人的孤独内心。所有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他们试图通过摄影,借助于修辞,来重新建立起一种与世界、与自我、与他者、与图像本身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某个层面上,这些艺术家凸显了“摄影”难以被模仿的独特魅力,令之告别了以往简单化的表象特征。他们的实践不仅印证了摄影真正成为绘画另一解放者的可能,同时也昭示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摄影”未来发展所暗藏的巨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