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63 14至15世纪 药师佛

药师佛
拍品信息
LOT号 5063 作品名称 14至15世纪 药师佛
作者 -- 尺寸 高29cm 创作年代 14至15世纪
估价 2,600,000-3,6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西藏 尼泊尔风格
铜鎏金
来源:英国藏家旧藏
此尊为经典的药师佛形象,采用红铜铸造,鎏金饱满,佛陀身体比例完美,双肩宽厚,腰部纤细,四肢饱满有力,周身洋溢着无限的青春与活力。佛陀肉髻高耸,宝珠顶严,头饰螺发,排列整齐,相容和煦,面额光洁宽广,眉目上扬,目光下视且沉静内敛,双唇饱满,嘴角微扬,流露出无限智慧和宽广的慈悲。双脚结全跏趺坐,左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前伸,原应持药丸,左手于腹前托钵,为药师佛的经典姿态。着袒右肩式袈裟,薄如蝉翼,为早期的萨尔纳特式样。胸部、腹部、臂膀、脚踝处仅以肌肉及织物自然起伏表达肌体感,灵动、自然而流畅。一体铸造双层仰覆莲座,平稳束腰,造型美观,莲瓣扁平,边缘刻绘纹饰,工艺精湛。其袈裟边缘、莲座样式、手部细节及佛陀左腋后部袈裟的填补工艺方式,均具有尼泊尔造像的鲜明特点。
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显宗佛殿供奉的各尊佛,大致和内地寺庙一样,一般常见的是三佛并坐或五佛并坐,也有七佛并坐。五佛和七佛并坐时,佛名较为确定,而三佛并坐时则要依供奉环境分别确认。通常藏传佛教寺庙中三佛并坐的造像有两种:一种是三世佛按照成佛时间先后排列,专门供奉的殿宇称为三佛殿,释迦牟尼佛居中,弥勒佛居右,燃灯佛居左。三尊佛的造型几乎相似,只于手印处有变化;另一种是按照三佛所处的三个空间位置排列,亦称横三世佛或三方佛。一般佛中央是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左边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药师佛,右侧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尊阿弥陀佛,三尊统称三方佛。此尊即为三方佛中的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佛,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所以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殿内也常供奉此像。其形象较容易识别,左手捧药钵,右手食指和拇指捏两头尖似枣壳的药丸,身形与面貌常与释迦佛雷同。
此像的时代和风格与尼泊尔13至14世纪迦舍末罗风格 (Khasa Malla)的造像似乎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相关资料可参阅:鲁宾博物馆和帕坦博物馆收藏的释迦牟尼像,可惜的是两尊造像莲座均已遗失;《佛韵:造像艺术集萃》出版尼泊尔迦舍末罗释迦牟尼坐像可作参考;另有,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1日拍卖Lot3303尼泊尔的释迦牟尼像可作比较。与加德满都河谷的作品不同,其中有些风格特征为迦舍末罗国所独有,比如手部刻划的历历分明的指关节,以及处理的相对简约流畅的莲座背部,还有面部五官及四肢轮廓几乎全部处理的精致细腻,突出重点。整尊药师佛造像工艺精湛,金水灿然,造型大气,高贵纯正,通过对肌肉的刻画和袈裟纹饰的写实化装饰,尽显佛陀浑厚华贵之美,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极高的宗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