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88 黄宾虹 1949年作 振衣冈图 镜心

振衣冈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088 作品名称 黄宾虹 1949年作 振衣冈图 镜心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32.5×33cm 创作年代 1949年作
估价 5,600,000-7,000,000 成交价 RMB 6,44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集二》第16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集》,第30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4月。
题识:振衣冈。浙赣途中所见,兹试写之。昌才先生属粲。己丑宾虹年八十又六。
印文:黄宾虹印、黄宾虹八十后诗书画印
江兆申题签:黄宾虹画《振衣冈图》。八十六岁画甚精警。庚午夏入灵沤馆。印文:兆申小鈢、茮原
展览:“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5月8日-14日。

黄宾虹晚年的写意之作具有简约的逸格风范,力求摆脱具象的束缚,求脱化,求天趣,似粗疏而内涵丰富。他晚年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正如他自己所感慨的“兹捡近作拙画,拟由北宋渐入逸品,老而弥淡,不留空疏”。画面潇洒灵动,天真幽淡,妙合自然,而能得物象之神,直抒心绪,不拘成法,极富逸趣。
江兆申题跋:
黄朴翁山水,其始尚借径古人,至于暮齿乃弃智倍巧,直师造化,迷离恍惚,莫可端倪。质其所之,则浑茫苍莽,不足以尽其色;晦明向背,不足以尽其变;突兀奇邃,不足以尽其境;龙蛇响应,不足以尽其势。山灵湖沼,元气混茫,直移之纸上。若真若幻,而不与纤毫之力焉。所谓真宰上诉,天应泣者,庶乎近之;或者观物以心,而不以目写景,但取其髣髴,而曲折尽藏于髣髴之中者.非耶?质字朴存,筑宾虹草堂于潭上,宾虹遂夺其名。效之者,颇不乏,然而肤泛矣!庚午夏日收入灵沤馆因识。原江兆申书。印文:兆申小茮、茮原
收藏印:兆申小鈢、茮原、茮原私记
说明:江兆申,字椒原,民国十四年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书香世家。童年由双亲教导读书习字,并由舅父指导作画。在传统家庭教育熏陶之下,孕育了日后艺术创作的基础。民国三十八年间,渡海来台后担任中学教师,次年从学于溥心畲先生研习诗文。江氏早年甚至渡海后几年之间,对宾虹心慕手追,画风明显受宾虹影响。本幅裱边题识,足证其对宾翁所知甚深,推崇备至。
《振衣冈》一眼望见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这幅作于黄宾虹八十六岁时的佳作,是他绘画风格从清逸疏朗向浑厚华滋演变的发展过程的总结。此图取材于浙赣途中振衣冈山水之景,然树木朦胧苍翠,山石深秀葳蕤,屋宇相叠有致,呈一派生意盎然的气象。技法上,以斑驳凝练的墨线勾勒山石树木的形质,再用湿笔晕染;尤其是着色,已从渍墨法发展到渍色画法。色渍漫溢、流彩飞扬,使色墨浑然一体,加上那几笔淡墨勾勒而成的远山,以渍色铺垫,具有一种超越视觉的美感。画中点景人物精致准确,形态生动,起到了“画眼”的效果。这种以情定景,以情写景的艺术处理手法,令山水意蕴的生命散发出大自然无限的活力。画面中山腰树木丛生,枝条欹斜,往上高山耸峙,岿然独立。近景以山石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这幅画面尽管山石繁复,林木丛生,层次颇多,但画面仍清妍秀润,意趣生动。构思平中见奇,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这些都与画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分不开,使其画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此幅画中也能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