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24 齐白石 1931年作 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册页 (十二开)

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拍品信息
LOT号 2024 作品名称 齐白石 1931年作 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册页 (十二开)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31.5×35cm×12 创作年代 1931年作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195,5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著录(已知):
1.《放牛图》与《沙渚鸬鹚》刊载于《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附图,中国美术家协会,1957年12月。
2.《放牛图》及《沙渚鸬鹚》刊载于《齐白石研究》附图18、1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4月。
3.“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二开分别著录于《齐白石作品集•第一集》图59、1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9月出版。
4.《中国文学》法文版,第75页,外文局,1964年。
5.《沙渚鸬鹚》著录于《中国美学与齐白石》,图11,三联书店,1986年。
6.《荷塘游鱼》及《沙渚鸬鹚》刊载于《荣宝斋画谱七三——齐白石绘山水部分》,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
7.《齐白石全集》第三卷,第156-167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8.《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齐白石》第181页,第188页,天津杨柳青画社,1997年10月。
9.《嘉德五年》第22-24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8年。
10.“雨后”、“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三开分别著录于《齐白石的世界》,第252.340、368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4月。
11.《嘉德十年精品录》,第22-23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
12.《春华秋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回眸(1992-2004)》,第16页,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1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第102-103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
题识:
1.濒生。印文:齐璜之印 
2.白石。印文:老萍 
3.齐璜。印文:白石 
4.萍翁。印文:白石翁 
5.雨后。老萍。印文:阿芝 
6.放牛图。八砚楼主人。印文:老齐 
7.苍海烟帆。白石。印文:老白、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 
8.荒山残雪。白石。印文:木居士、甑屋 
9.月明人静时候。白石。印文:木人、一切画会无能加入 
10.桂林时候不相侔,自打衣包备小游。一日扁舟过阳羡,南风轻葛北风裘。此阳羡山水也。白石并题昔句。印文:老苹 
11.柳浦秋晴。三百石印富翁。前癸卯与夏天畸由西安游京华,道出黄沙,过柳园口见此景,忽忽廿又九年,犹存胸中此。辛未白石又记。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今有寅斋弟强余画此,寅斋曰:此册远胜死于石涛画册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记之。白石。印文:白石造稿、木人、老苹 
12.朝阳。寅斋仁弟清属,辛未秋八月始画此册廿又四开,以应前三年之雅意也。友兄齐璜并记。印文:木人
鉴藏印:辛家曾藏、亦胜昔、辛氏、冠洁
展览:“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第1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苏联展览馆文化馆,1958年1月1日-1月20日。

说明:本作50年代曾在欧洲四国展览,册页背面现存法国凡尔赛宫签条(印刷及手写体)、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自有心胸甲天下
齐白石山水册(十二开)赏析
/郎绍君
齐白石山水册,作于1931年(辛未,69岁)秋。每开31.5×35厘米,被藏家分别裱作斗方。白石老人在《朝阳》一页的题跋中说:“此册廿又四开”。我们见到的是十二开,另一半不知落在何处。
此册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朝阳》、《放牛图》、《苍海烟帆》、《阳羡山水》、《月明人静时候》、《雨后》、《荒山残雪》、《柳浦秋》。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沙渚鸬鹚》、《山上人家》。册页的题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画法则来自在前人图式和写生基础上的创造。
《阳羡山水》画的是阳朔。1905年,齐白石游阳朔,留下了深刻印象,曾有诗纪其事:“桂林时候不相侔,自打衣包备小游。一日扁舟过阳羡,南风轻葛北风裘。”桂林山水与齐白石独具一格的山水创造有很大关系。他曾写道: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
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
曾经阳羡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
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
意思说,他画山水不承宗派而师造化,也不喜欢清代画家的“平铺细抹死工夫”。他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而这胸中“丘壑”多来自桂林和阳朔。
《沙渚鸬鹚》是齐白石爱画的题材之一。这可以追溯到1904年。那年,他跟随老师王湘绮游江西,在途中见到沙洲上的鸬鹚,以后就常画这种水禽了。鸬鹚俗称“鱼鹰”,能潜水捕鱼,各地渔人都喜欢饲养它们。白石画鸬鹚,大抵配以秋水、沙渚,有时还以柳岸、农舍、远山、落日作背景,是山水画,又兼容了花鸟画的因素。秋色空明,水天一色,鸬鹚嬉水,这是一幅多么自由惬意的美景!《苍海烟帆》一类作品,以立轴为多见,描绘画远近风帆颠簸于浩渺的波涛之中。1902至1909年间,齐白石应友人之约,离开家乡,远游西安、北京、天津、上海、桂林、苏州、广州、钦州、北海、香港、肇庆、安南等地。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公路交通,
人们出行主要靠水路。从湘潭到广东,先从湘江到武汉换轮船,然后沿长江到上海,再经东海、南海,转道香港才能抵达广州。齐白石几度过湖渡海,南下广东,扩大了心胸与眼界,也尝到了晕船和异乡漂泊的滋味。他曾题《渡海孤舟图》诗曰:
过湖渡海几时休,哪有桃源随远游。
行尽烟波身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
这诗表示了对飘泊生活的厌倦,对炎凉世态的认知。但他晚年画《苍海烟帆》,表达的却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豪情。《渡海孤舟图》画游子思归的心情,当远游和思归俱成往事,过湖渡海就转化为对壮游的单纯追怀了。但不管怎样,齐白石表现的都是自己真实感受。《柳浦秋》也得自远游。1903年春,他随友人夏午诒从西安到北京,过黄河柳园口,看到这种景象。画面描绘乍寒未暖时候,溪水解冻,缓缓流过苏醒的土地,细秀的柳枝尚未生叶,却已勃然有生意。胜为死后更生之意,画家歌颂的是春天带给大地的新生。用赭石、没骨方法画黄土地,留白者为溪水,再用浓淡墨勾画柳枝,简洁之极,却活现出早春景物的特色,这是齐白石的独造。
《放牛图》、《古木寒鸦》、《荷塘游鱼》等作,与白石老人对家乡的印象有关。他幼时做过牧童。48岁时就画过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晚年居北京后,他思念家乡,所画与所写,最多的便是家乡的自然风物和人情风俗。一次游西山,在路上望见牧牛的人,便口吟一诗:
万柳枝疏见草坪,满天云雾失清明。
牧童手有犁牛在,只有农家心太平。
“只有农家心太平”,这是白石老人心情特别的地方:他年近六十才因避乱和生存之需定居北京,但他始终不习惯充满斗争的大都市生活和人际关系,总觉得“落日呼牛见小村”的日子“太平”,所以常用“寒夜孤灯砚一方”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放牛图》中桃花春牧之境,《古木寒鸦》中“斜阳古树看鸦归”,《荷塘游鱼》中“清池荷底羡鱼行”的诗意,都曲折反映着他这一特别心理。
《雨后》、《月明人静时候》,都是近距离取景,构图极别致。两幅画所用卧笔横点画法,大抵从米氏云山变化而来。生活中获得的山水意象,经过改造的传统画法,在这里自然融为一体。《荷塘游鱼》以平远构图描绘池塘,近景有鱼,中景为荷,远景为平坡土岸。这种景象,在齐白石家乡随处见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远景荷花,在画法上借鉴了金冬心,但其素朴的诗境,又是齐白石自己的。
总之,这套册页画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决不同于缺乏真实感受的摹仿之作。
1931年,齐白石已进入创作盛期。所谓盛期,是指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的时期(约30—40年代)。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在上世纪20—30年代,白石老人“胆敢独造”的山水风格,多不被时人理解。一些批评者说它笔墨“直露”,格调不“文雅”,甚至用一些更刻薄的语言加以贬抑。人们看惯并且画惯了那些相对优雅精致的作品,不欣赏、不能欣赏这些率直、雄健、充满活跃生命感的作品。这使齐白石很伤心,也很不服气。他在《柳浦秋》跋中写道:“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今有寅斋弟强余画此。寅斋曰:此册远胜死于石涛画册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记之。”这是借寅斋的话,说自己比那些高傲的摹古家强多了。他在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
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
说自己画山水因“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不免夸张。但30年代中期以后,他画山水越来越少,确是事实。这倒不全因为有人“诽谤”,而主要是他把精力用于画花鸟之故。七十岁后,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索画,他是不作山水的。1931年至1933年间(69至71岁),一些朋友帮他编《白石诗草》,为了答谢他们,白石老人创作了一批作品,堪称其山水创作的最高峰,如为王治园所作《山水十二屏》(1932年,重庆博物馆藏),为吴北江所作《莲池书院图》(1933年,香港梅洁楼藏),为张次溪所画《江堂侍学图》,为杨云史所作《江山万里楼图》,为宗子威所作《辽东吟馆谈诗图》,以及这套山水册页等。
《咫尺天涯——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受赠人:文素松
文素松(1889年(一说1890年)—1941年),字舟虚,号寅斋,江西省萍乡人,室名思简楼。文素松为著名武官,却以碑帖、文物收藏鉴赏知名艺林并享誉至今,文氏与清末民国金石考古、书画篆刻界往来极多,诸家藏碑多有文氏题跋,见解不凡,颇受称道,是著名碑帖鉴赏收藏家。著有《金石琐录》、《汉熹平石经碑录》、《寰宇访碑录校勘记》等。
《咫尺天涯——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递藏:“曾经堂主”辛冠洁
齐白石《咫尺天涯——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册页,曾经辛冠洁收藏,画面各开上分别盖有他的鉴藏印:“辛家曾藏”(朱文十二次)、“亦胜昔”(白文二次)、“辛氏”(朱文)、“冠洁”(白文),证明十二开山水册曾为辛冠洁珍藏过。这套册页在1994年秋拍释出,517万元的成交价当时便创造出齐白石画作拍卖的最高纪录。
辛冠洁原名在清,字冠洁。为其祖父辛寿昌所起,寓“清正廉洁”之意。1922年9月生于山东章丘一书香门第之家。少时被其身为举人的五祖父收于塾中,习读四书五经。然日寇铁蹄踏碎书生梦想。年方弱冠即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封建家庭决裂,投笔从戎,自此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曾在鲁北从事青年运动,在山东大众日报社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奉调越南,任中共中央驻越南劳动党中央军政顾问团宣传顾问,回国后从事外事工作,任职于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曾任中、苏、英、法、美五强首脑印度支那问题日内瓦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曾担任世界和平运动大会特邀理事。
《咫尺天涯——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背面的印记、法文
十二开册页背面均有铅笔文字(左上角),红色贴签(右下角),其中五开保留有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一开保留有法国凡尔赛宫签条(印刷及手写体)。本套《山水册》50年代曾在欧洲四国展览,目前展览的详细信息仍在继续寻找,部分册页上留有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及法国凡尔赛宫签条(印刷及手写体)或许可用于证明此作曾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参展证明。红色贴签(右下角)分三栏毛笔写有画家名,本幅画名及编号,画名多依据画面题款文字,编号则分以6和9开头,分别写总660-667,总918-921,由于此套册页50年代曾为荣宝斋收藏,红色贴签或为当时荣宝斋进行的整理编写。
后世评价
《咫尺天涯——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
六十九岁画的十二幅山水册页(荣宝斋藏),虽属小品,但景简意长,笔墨精纯,进入化境;说明已达到高度发挥独创性和完全成熟的阶段。如果不是由于当时所谓“时流”的攻击,白石先生在这一时期一定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山水画杰作!
——张安治《齐白石先生的山水画》
画展中有一小幅放牛图,前面一片桃林,草坪上几头水牛或卧或立,老牛的背后还跟着一头小牛,寥寥几笔就描画出一片春色的江南。
——李可染《谈齐白石老师和他的画》
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是齐白石山水画最成熟的阶段,出现了很多极精彩的作品,如重庆博物馆藏《山水十二屏》(作于1932年)、《山水册》(嘉德’94秋季拍卖其中的12开,创齐白石作品拍卖最高纪录)、《舍利函斋图》(1938年,私人藏)、《超览楼褉集图》(作于1939年,藏故宫博物院)等。
——郎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