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19 吴冠中 约1980年作 乌江人家

乌江人家
拍品信息
LOT号 3719 作品名称 吴冠中 约1980年作 乌江人家
作者 吴冠中 尺寸 68×135cm 创作年代 约1980年作
估价 4,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13,800,000
材质 纸本设色 形制
出版
《吴冠中绘画形式分析》P57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8年3月版
《中国当代美术家 吴冠中》图版 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吴冠中作品收藏集Ⅱ》P32—33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9月版
《吴冠中全集Ⅴ》 P270—271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钤印:冠中写生、八十年代
龚滩是乌江岸边一个古老的小镇,地处乌江的急流转折点。镇里吊脚楼挤吊脚楼,黑压压的房屋从江边开始,一层层往山上爬,曲曲折折爬满坡,我的“老街”便诞生其间。我画过不少古老的街,此地予我突出的感受是矗立在急流上的古老的街的强劲。老街,永远听着江在呼啸、轰鸣,永远在可能被吞噬的威胁中屹立着,街上的居民家家用破罐废盆栽种着鲜花,悠悠之花笑视怒江。

街与江流抱合,房屋从右下角深入画面,曲折前进,或呈S 形上升,至左上角随着一棵树扭转了方向,于是,冲力转化成江流波状之线,几番回荡,出了画图。镇坐之街主要由大块深灰屋顶、显示着木构架的山墙、纯白的墙面及墨黑的门窗等块状组成。黑、白、灰在交替中穿插,予视觉以曲折,表达了街之曲折。作者的匠心就专注于如何运用黑、白、灰与长、短、宽、窄,来构成人家密集、曲折入胜之滨江古镇风貌。从左上角至右下角几乎形成对角线分割,若轻视或放松了这占大半壁面积的街镇之经营,或经营之中少文章,则画境全失。

黑、白、灰,像是三个方面军,各方面军均在前进、驻扎,又前进,相互交错又互为防卫,因此有黑、白、灰三个司令部,各统管或遥控各自的部队。至于司令部驻扎何处,那情况千变万化,苦心的作者与明悟的读者是会心领神会的,岂止黑、白、灰,整幅画画中色彩繁杂时,各类色相也各有自己的联络网及司令部,正如活的人体依靠运动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吴冠中《乌江人家》

乌江小镇:和谐的仙居

八十年代,吴冠中进川写生,以乌江岸边的龚滩小镇为对象,创作了一批非常精彩的作品。《乌江小镇》便是其中之一。新世纪之后,吴冠中仍然不能忘却当时的情景,还根据当时的写生进行过再次的创作,更是专门撰文谈及当时的创作思想:“龚昌河到龚滩投入乌江,水色比乌江格外墨绿,深于蓝,应称小乌江。二江相会,江流曲折于峭壁间,依坡起伏布满了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这样的龚滩老街能不吸引画家吗?我们在老街中穿来穿去,街窄巷更狭,如入迷宫。街巷中时时派生出仅容一人通过的台阶,或须由此上坡,或可下达江边,有的却只引入人家内院,此路不通了。上了高坡,俯瞰,黑压压的瓦顶联成游动的龙、盘踞的雕,奔腾的乌江永远围绕着它们呼啸,江的呼啸是生命的伴奏!下到江边,仰画飞檐,檐密密,参差错落,檐下鲜艳的色块斑斓,是家家晾晒的衣裳;家家窗前、廊下、台阶旁都布满了盆花,盆,其实是破罐废瓮,花开得欢。”这是吴冠中在《画眼》一书的《乌江小镇》一文中留下的文字。文字虽然不长,却生动的再现了艺术家当年在乌江边写生时的感受。

《乌江小镇》是吴冠中上世纪80年代很有代表性的一件彩墨作品。在材料上,吴冠中基本完成了从油画到水墨的工具转换,材料不再成为限制吴冠中艺术实践的障碍。在色彩上,经过从油画色彩的纯化到灰、白、黑的阶段性探索,吴冠中完成了“三方净土”的转轮过程,艳黑这种原本在绘画中有着很大局限性的色彩,在吴冠中的绘画中被充分释放出了生命力。经过长时期的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之后,到这一时期,吴冠中已经超越了中西画种、绘画材料等外在因素对其艺术创作的限制,他不再被绘画本体语言之外的东西感到困扰了。

他在谈及《乌江小镇》一画的创作动机时还说过,乌江上游酉阳县龚滩小镇的建筑“木结构的吊脚楼美,从形式美的结构角度看,可说是玲珑剔透,尤其临江高踞大山间,真是画家们眼中的仙居。我们千里迢迢来寻这样的仙居,发现了琼楼玉宇……”不难理解,吴冠中在这里刻意表现的是一种“形式美的结构”:艳黑的屋顶挤压在画面的左端,和右边近乎泛白的江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像极一幅阴阳太极图。原本平静不为人知的江边小镇,在画家的笔下,顿时充满了内在的生命张力,揭示出自然和人类存在之间的内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