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61 傅山 草书《访隐者不遇》 立轴

草书《访隐者不遇》
拍品信息
LOT号 5061 作品名称 傅山 草书《访隐者不遇》 立轴
作者 傅山 尺寸 181×4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8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4,370,000
材质 水墨绫本 形制 立轴

钤印:傅山之印
鉴藏印:朗庵所藏
说明:林朗庵旧藏。林熊光(1897-1971),字朗庵,台湾板桥林家后裔。林熊光精鉴赏,富收藏。家多剧迹,为著名收藏 家。其“宝宋室”之号源自所藏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上图》、李公麟《春宴图》以及燕文贵《夏山行旅图》。 着有《宝宋室笔记》。 傅山草书李商隐《访隐者不遇》诗轴,林朗庵旧物。 傅山,与八大山人皆是著名的遗民书画家,也以行草书擅名,在书风上与王铎一样都追求“气骨”,强调直抒性情,傅山 还明确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书法美学观。他兼擅篆、隶、楷书,从二十岁左 右即开始临学晋唐楷书,后来因为得到赵孟俯、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利,遂临仿并能乱真。但很快他又意识到此种方 法容易使书法坠入软美浅俗一途,因此改学苍劲浑厚的颜体,终于自成一家。 纵观此轴,行草书兼而用之,用笔之纵横遒迈,结体之宕逸浑脱,情感之狂肆真率,风格之古拙苍劲,无不是其审美意趣 的体现。 作为明代遗民,傅山大约很可以体会李商隐《访隐者不遇》中那份隐逸和超脱的情怀,以及出世和入世之间的矛盾。傅山 大约意在借李商隐之口,委婉地表达内心微妙而复杂的情绪。 本《访隐者不遇》诗轴为林朗庵旧物。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台湾人。早岁留 学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旅日经商。雅好文物,深于金石学,收藏颇丰,多有名迹,为后人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