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66 王铎 1651年作 行草书临阁帖 立轴

行草书临阁帖
拍品信息
LOT号 4566 作品名称 王铎 1651年作 行草书临阁帖 立轴
作者 王铎 尺寸 200×41cm 创作年代 1651年作
估价 4,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5,175,000
材质 水墨绫本 形制 立轴
出版:1.《王铎书画编年图目》P247。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六)P382。
3.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七)P3266。
题识:北边表至,甚无事故书相报。雅州只为造船,急所如此早与发书莫听,已至万,发兵恐少。昨道服蜀葵,可录方将来。辛卯冬月。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烟潭渔叟。
说明:山东省文物商店旧藏。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1644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行草书临阁帖》赏析
此轴为水墨绫本,高200厘米,宽41厘米。为明末清初书学家王铎所作。观此作品气势奔放灵动,一泻千里,大气磅礴。其用笔粗狂沉着,强健挺拔,富有变化。线条圆润丰满,具有层次感与厚重感。笔画跌宕起伏,挺拔劲直如“风樯阵马,笔走龙蛇”。用墨干而不燥,润而不湿。结构俊险奇逸,对比强烈,节奏感极强。章法标新立异,意趣昂然。在空间处理方面敢于创造,字距,行距之间错落灵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王铎书法行书、草书师承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用笔疏放,张弛有度,法度之内流转自如,洒脱大气,痛快淋漓。清末书画大师吴昌硕赞其书法:“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
《行草书临阁帖》虽为临古,但笔法厚重雄强,自成一家。全文书法古朴刚健,字距参差错落,纵横捭阖,大起大落,笔墨酣畅淋漓。释文:北边表至,甚无事故书相报。雅州只为造船,急所如此早与发书莫听,已至万,发兵恐少。昨道服蜀葵,可録方将来。款识:“辛卯冬月。王铎”。钤印:“王铎之印”(白文)、“烟潭鱼叟”(白文)。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期,禅宗思想流行,这一时期文化思想比较自由,艺术创造十分发达。王铎(1592~1652)的艺术审美思想正是在这一哲学与艺术思想的转折时期发展而来,《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一文中便显示出了其“怪”、“变”“奇”的独特艺术审美思想。这些思想感悟是他在受到自由学风和时代精神的影响后,不脱离传统的继承下寻求的革新与平衡。在这种传统与反叛的交织下,形成了其书法作品中的强烈冲突与险峻不羁的独特风格。
王铎敏而好古,认为学书必先继承,只有在前人作品的钻研,才能有所创新,自成一格。他苦心专研《阁帖》,常谓:“余从事书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日多”。
王铎临古书迹的艺术特点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古不泥。王铎具有十分深厚的书法功底,其法度严谨,集诸家之大成,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敢于创新,臻而自化,在笔法、笔势、用墨、布局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二、强调胆、气、力。王铎在率意、气足和对“力”把握上,有其独到的见解:“文要胆。文无胆,动即拘促,不能开人不敢开之口。笔无锋锷,无阵势,无纵横,其文窄不大,单而不耸”;“全无气,不名为文”;“大力如海中神鳌,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虎跳熊奔,不受羁约”,启功先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三、集书家之大成,触类旁通,化古为今。王铎的临书,意在透过临古而表现自我,将情感融入其中,是一种再诠释,不受古帖的束缚,有时完全脱离古帖,只以古帖文字为内容来表现自我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