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788 清光绪 红花芙蓉螭龙纹方印

红花芙蓉螭龙纹方印
拍品信息
LOT号 8788 作品名称 清光绪 红花芙蓉螭龙纹方印
作者 -- 尺寸 6.5×4.3×3.3cm 创作年代 清光绪
估价 120,000-18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
材质 形制


印文:忘己以观物,忘物以观道
边款:忘己以观物,忘物以观道。载洵。
如果说田黄象征石中至尊地位的话,芙蓉彰显的则是高雅品位。芙蓉石洁白纯净,温文尔雅,质地在透与不透之间,似玉非玉,其观赏价值与人文追求皆由此始。早在清初康熙时期,已深得帝王的宠爱,向为宫廷御印所选用,尤以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为最盛,这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皇帝御赐芙蓉石宝玺“御赐朗吟阁宝”可作证明。清末时与田黄、鸡血并称“印石之宝”。自古文人墨客,鉴藏家也对芙蓉石百般推崇,清人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评“芙蓉似白玉而纯粹,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矣”。民国龚纶在《寿山石谱》中认为:芙蓉石温润凝腻,山坑其它石种无法相比,像初开的木芙蓉花。书画篆刻家陈子奋在《寿山石小志》中赞叹:“芙蓉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此件红花仿玉璧纹螭龙钮引首章为寿山红花芙蓉材质,其印材硕大、造型稳重气势恢宏,色彩鲜艳亮丽,质地细洁腻凝,如脂如膏,因年代久远的关系,火气褪尽,加上芙蓉所特有包浆,更显得沉稳内敛,古色古香。圆雕结合深浮雕技法刻双螭钮,以汉代玉璧为范,一大一小两条螭龙作团身拱璧状,线条流畅灵动,面部似兽、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双角、螭爪犀利、矫健有力,线条处理皆用剔地阳刻,整体造型拙古传神,刻琢手法娴熟洗练,造型及刀法与汉代时期玉璧的造型和手法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制作工艺繁复而精美,为典型的清代宫廷制作手法,无可争辩。所刻印文:忘己以观物,忘物以观道,结篆布局匀停工致,运刀犀利爽挺,颇具功力。而从印侧所署边款“载洵”方知,原来此印出自鼎鼎大名的洵贝勒之手,其人乃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幼年受业于缪嘉玉石农夫子,书、画并擅,尤精于篆书。晚清民国时期十分著名的皇室书画艺术家,活跃于京津一带,传世作品不为多见。
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俗称洵贝勒,右翼近支镶红旗第一族宗室。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承继瑞敏郡王奕志为嗣。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五年(1889年)晋奉恩辅国公,次年又晋奉恩镇国公。二十八年(1902年)袭多罗贝勒,三十四年(1908年)加多罗郡王衔。宣统元年(1909年)任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宣统三年(1911年)任庆亲王内阁海军部大臣。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天津闲居。1949年卒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