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435 佚名 经学四先生像 册页 (十二开)

经学四先生像
拍品信息
LOT号 4435 作品名称 佚名 经学四先生像 册页 (十二开)
作者 佚名 尺寸 25×40cm×11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出版:《砚北清话》一使具滋武著,墨家出版社(韩国),2010年10月8日。
题跋:1.偶于他人图写旧人小象册内择出四家,命工画之。竹垞朱氏乃康熙间人,余安得见,然余童年即阅经义考从此治经得门径中,心仰之,谅此图必相肖也。次则钱辛楣、程易田两先生,皆经术湛深,品谊醇正之儒。余及交与二先生且尝有问难焉,此二图极相肖。又次,孙君渊如与余为乡榜同年,最相友善,且亦以学问相长。孙君忠厚正直,表里如一,毕生好学,其象亦极肖,展册循览,如见故人。曷胜感慨,惟恨三君已逝,未能以近学相质也。甲申仲冬,阮元识于粤东学海堂。钤印:阮元印、揅经老人渊如先生品行甚正而不喜道学,每见洪稚存言论太高,每反之。余见其少年未及第时,曾捐六品顶戴,又为人作篆,常有二小印:一曰资为郎,一曰放诞风流,有嘲之者曰:如此丑面,岂称卓文君耶?先生笑而不答。老友蚤亡,为之慨叹,附记于此。钤印:阮元印
2.右象文达公未标题赐卿太首云记是,文达公己未会试山右门下士郝君懿行之象。光绪乙亥十一月廿六日太守持此册见贻,因补志之。方浚颐
3.道光四年冬十一月桐城方东树、王贯之、南海曾剑同观。钤印:方东树印、王贯之印、曾剑之印
4.丙子中秋李家源得识。钤印:李家源氏
5.丙子之秋客扬州,从定远方先生游,得睹此册,假观数十日,书其末而归之,且志眼福,铭般。钤印:曼君
说明:1.画像右侧隶书分题:嘉定钱辛楣詹事、阳湖孙渊如观察、歙程易田学博、秀水朱竹垞检讨,严杰题除朱竹垞外三家小识。
2.方浚颐、李宗源、方东树、王贯之、曾钊、李家源等题跋。
阮元(1764-184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伯元,号芸台。仪征(今属江苏)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直南书房;历官山东、浙江学使,迁兵部、礼部、户部侍郎。嘉庆时,先后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时,入朝为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太傅。死后谥文达
严杰(1763-1843),字厚民,号鸥盟。浙江钱塘人。国子生。少时学经,宗汉唐经师学术,不取宋儒偏见。阮元聘为西席数十年,曾助阮元编篡《经籍纂诂》、校勘《文选》、辑刊《皇清经解》。自著有《小尔雅疏证》、《蜀石经残本》、《毛诗考证》、《经义丛抄》等书。
此册《经学四先生像》,由清中期著名学问家,被誉为“一代文宗”的阮元先生题跋并收藏,汇集了朱彝尊、钱大昕、程瑶田、孙星衍四位有代表性的清代经学大儒的画像,弥足珍贵。
阮元在册内跋文中写到,偶然阅览他人图写的旧人之小象册,挑选出其中的朱竹坨、钱辛楣、程易田、孙渊如四家,下咐画工画之。除了“经学四先生”外,还有“门下士郝兰皇”之小像也载入册尾。题跋书写于道光甲申年(1824年)冬至,阮元时年61岁,在粤东(广东)筹办学海堂。在其跋文中,对朱竹坨小像中仅写下“秀水朱竹坨检讨”,空纸留白的原因写到:“竹坨朱氏乃康熙间人,余安得见”,体现了作为考证学派泰斗实事求是的谨严态度,除此外,其余三位都有述评,特别还记载了为孙渊如作为同乡挚友间的趣事。
此小像的标题都由芸翁以隶书上题,后又有芸翁之学生严杰都给除朱竹坨外三家做了题记。后又方东书、王贯之、曾钊等人一起阅览此册。1875年(光绪元年)冬至月28日,以精通鉴藏书画而闻名的方浚颐亦在册后题跋。韩国著名汉学家李家源先生在题跋中也详述此册原委并追补了朱竹坨的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