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977 明嘉靖 青花三羊开泰铃铛碗

青花三羊开泰铃铛碗
拍品信息
LOT号 5977 作品名称 明嘉靖 青花三羊开泰铃铛碗
作者 -- 尺寸 直径16cm 创作年代 明嘉靖
估价 5,200,000-8,200,000 成交价 RMB 9,717,500
材质 形制

「大明嘉靖年制」款
备注: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三阳肇岁,万物同春
——明嘉靖 御制青花三阳开泰图仰钟式杯品鉴
嘉靖一朝长达四十五年,窑业兴盛,成就斐然,深获世人好评。时人高濂《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赞曰:“世宗青花、五彩二窑,制器悉备。”其中青花一项,以色泽浓翠、兰中泛紫之特色独步于有明一代。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云:“嘉靖中厂器,土善埴、质腻薄……色惟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器青花亦著。”顺治文人叶梦珠曾有评述:“磁器,除柴、定、官、哥诸窑而外,惟前朝之成窑、靖窑为最美,价亦颇贵。”可鉴嘉靖御瓷质量非凡一直备受赞美,尤其晚明以来世人益重靖窑,开启明末清初之际仿造之风尚,以致今日所见署写嘉靖仿款的瓷器比比皆是。
嘉靖御瓷颇具自身特色,前期上承正德遗风,烧造宫廷常规种类和摹仿宣德与成化名品,后期则随着世宗皇帝笃信道教的深入,道教色彩在瓷器造型和纹饰皆得以深刻反映,例如各式葫芦瓶的面世,绘画道教仙人、灵符祥瑞之类的纹饰广泛出现。纵观有明一代,嘉靖以前御器厂多重视瓷器造型和绘画质量,对于纹饰寓意并非绝对强调,若有寓意亦较为含蓄,但步入嘉靖朝之后该局面则日渐改变,尤其嘉靖后期官窑特别注重纹饰组合以及由此暗喻的涵义,并将之放置在御瓷所有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予以无限的强调,从而开启后世官窑“纹饰必有寓意,寓意必定吉庆”的艺术装饰效果。
正基于此番吉祥如意的装饰寓意要求,嘉靖御窑烧制一批空前绝后的名品,质精式美,深为世人百般珍视。本品青花三阳开泰图杯正是其中之佼佼者,其胎薄釉润,轻盈透亮,造型秀巧,线条圆润,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一麒麟英姿勃发,雄立于松石花草间。内壁口沿装饰锦地纹一周,精巧细致,外壁绘出三阳开泰图:庭院之中,洞石棕榈相依,松竹梅三友相望,绿柳新芽初裁,天际流云丽日,春光一片明媚,但见三羊悠闲出游,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其画笔生动,三羊形态稚拙可爱,长角弯卷,短尾上翘,展现各自不同的仪态,予人可随外壁的转动而感受三羊神态变化之不同,极具视觉艺术效果。底部圈足圆而矮扁,内书“大明嘉靖年制”楷款,笔法精到,端庄遒劲,为嘉靖御瓷经典之写款。时人谢肇淛《五杂俎》对此赞叹:“每岁内府颁一式度,纪年号于下。然惟宣德款制最精,距迄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嘉靖次之,成化又次之。”在谢氏的审美观念中,嘉靖御窑之写款在有明一代之中仅次于宣窑,若从书法艺术角度评之,确实如此,当之无愧。
同样,嘉靖御瓷所用之回青亦被视为仅次于宣青的上佳之色。本品之青花幽静可爱,浓妍泛紫,当为回青所绘,其笔触流畅潇洒,涂抹得当,可见画工深谙回青之料性。王世懋《窥天外乘》曰:“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对于回青之料性,《江西省大志·陶书》记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沈而不亮。”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若如本品之鲜妍色泽正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本品所表之寓意正是三阳开泰,羊则取其“阳”之同音,明·张居正《贺元旦表》:“兹者,当三阳开泰之侯,正万物出震之时”则表示元旦为一年之初始,正值万象更新、孕育生机之时。本品所绘三羊开泰图之中,流云丽日当空,庭院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正是对此寓意之直观诠释。
三阳开泰图在明代御瓷之中使用仅见于嘉靖一朝,堪称鲜明之特色。但是三阳开泰寓意的运用在明代宫廷里面并非例外,而是属于明代宫廷的一种习俗之一。目前所知有明一代宫廷保存最早的三阳开泰图实物则是宣德皇帝御笔《三阳开泰图》,其创作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现归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三羊一老二幼,温顺动人,可见宣德皇帝艺术修养之高,亦可证明三阳开泰之寓意对于明代宫廷而言绝非陌生。另外,景泰七年由内府刊刻的元人《饮膳正要》卷二“禽兽变异”插图即是三羊图,画中三羊皆为成年羊,动作神态与本品构图颇为相近,尤以黑身白面羊为甚,直接证明此式三阳开泰杯之设计必定借鉴过该插图。
以三阳开泰为寓意更是明代宫廷的新春例戏,例如《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是岁首在内廷供奉演出的吉祥之戏。依据万历四十二年脉望馆钞校本记载,该剧封面标明“本朝教坊编演”,题目系“贺新正喜赏三阳宴”,剧里演述每年逢元旦,三阳真君在三阳阁下排宴庆贺新年,剧中的一幕就是三阳真君带领三个绵羊太子恭候大家的到来,该剧正是寄寓恭贺新春、万象更生之意。明代宫廷的演剧机制非常成熟,负责演出的机构属于宫廷的教坊司,专门编写和排演宫廷的戏剧,每年演出皆有规程,定期推出相应戏剧呼应不同时节的需要,以丰富内廷娱乐生活。前述《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属于宫廷杂剧,为每年必演之戏,安排在新春演出呼应三阳开泰之寓意,营造一种欢乐吉庆的新春气氛。该剧虽为万历时期钞校而成,但是并非创作于该时期,应该更早就在宫廷里上演,说明三阳开泰的观念在明代宫廷上下流传已经相当悠久。
可是,运用三阳开泰图装饰明代宫廷艺术品的实例则是非常稀少,只有在嘉靖御瓷上出现。那么导致嘉靖皇帝重视并使用的原因是甚么?考察嘉靖一朝纪事,我们可知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宫女杨金英等人发动“壬寅宫变”,企图勒死明世宗朱厚熜,未遂,但此事对嘉靖皇帝本人影响巨大,事后不断反思矛盾迸发的根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令他重新思考过去施政的弊端。于是世宗皇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据《明实录》记载嘉靖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早朝之时谕旨:“朕上膺天命,承继大统,御极已二十有二年,如今奋万世之雄心,开嘉靖新政之宏图,推行新法并亲为表率,皇亲勋显则更应感念圣心,与国同体才是。”嘉靖皇帝寄望他的新政推行之下,国家和朝廷将出现新的气象,生机勃勃。在此背景下,强调和使用三阳开泰的寓意就变得势在必行,体现在窑业方面就是嘉靖二十三年曾有生产三阳盘的记载,据《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记述,嘉靖二十三年曾烧造“外四季花里三阳开泰花盘一千七百(件)”。如此一前一后的两个事情绝非巧合,其正是反映出嘉靖皇帝祈愿国家出现新气象的迫切心情。
据上分析,本品亦应出现于此时,虽然《江西省大志·陶书》当中并无相应记载,但本品独特的设计很可能是嘉靖皇帝临时下发烧制而成,前书记述御瓷名目属于“部限瓷器”,本品则属于“钦限瓷器”,故不在记录属于正常。“部限瓷器”相当于清代的大运瓷器,系由工部负责每年的烧造,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宫廷日常需用和陈设,每年烧造有明确的数量、品类要求,烧造部限瓷器是御器厂的主要任务。而“钦限瓷器”相当于清代的“传办瓷器”, 皇帝根据自身需要或宫廷特定原因临时加派烧造的瓷器,属于非常态的烧造任务,数量通常不多,但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要求,因此御器厂皆异常重视,制作尤精。嘉靖二十三年前后,御瓷之装饰发生重大转变,道教元素大肆出现,纹饰寓意空前强化,例如“二十一年 青花白地八仙过海罐一百(件)”、“二十三年 青花白地 外海水苍龙捧八卦寿比南山久福如东海深 里三仙炼丹花碗二千六百(件)”、“二十七年 青花白地龙凤群仙捧寿字花盆五千(件)”。出现此番重大转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嘉靖皇帝二十一年移居西苑潜心修道,基于笃信道教之需,宫廷诸式工艺装饰皆强调吉庆长寿的寓意,瓷器一项亦然,从而开启御瓷纹饰寓意化的高潮。在此氛围之中和嘉靖新政的背景之下造就了此式三阳开泰图杯的出现。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此式三阳开泰图杯烧造于嘉靖二十三年前后,属于“钦限瓷器”,烧造数量必定罕少。
此式青花三阳开泰图杯的出现于后世影响颇为深远,显著的一例就是乾隆皇帝对三阳开泰涵义的新解读。对内府典藏文物颇为熟悉的乾隆皇帝或许曾对此式嘉靖青花三阳开泰图杯有过充分的关注,引发深思和感悟,故曾撰《乾隆御制开泰说》一文,收录于《乾隆御制文· 二集 · 卷五》。乾隆皇帝在此对三阳开泰之说提出自己的另一番解读,其借开泰说为题,告诫自己和臣下这些“有抚世御民之责之人”,应当自强不息,理会艰难;敬畏戒惧,守住操守;如履薄冰,力戒自满;祛除安逸,谨慎思虑;持盈保泰,忧盛危明。为了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观点,乾隆皇帝曾绘数幅以三阳开泰为主题的画,并题写《御制开泰说》与之相呼应,例如今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乾隆御笔三阳开泰图》手卷,后附御笔行书《御制开泰说》。纵观有明一代之御瓷,能引发乾隆皇帝作如此深刻感悟和思考者,除此物之外,就仅有成窑斗彩鸡缸杯。藉此可窥知,本品所代表的三阳开泰图杯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何等丰富和重要。
本品造型秀巧,画笔精美,一改嘉靖御窑后期粗犷豪迈、不重细节的风格,展现出御用细瓷无以伦比的考究,如此名品在当时烧造数量必定不多,流传至今更是珍若拱璧。检视当下公私典藏,其状况如下:
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著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页153
2. 上海博物馆藏品,著录:《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页154,图3-81
3、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著录:《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瓷器》页225,图424
4、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藏品,一对,著录:《炉火纯青—嘉靖及万历官窑瓷器》页83,图12
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著录:《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图录》
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7、2007年秋拍香港苏富比第1559号拍品,一对。
以上不过十例的存世实物充分证明本品之珍罕,在过去十余年国内拍卖市场里,此式三阳开泰图杯一直亦未曾经见,今日得以出现,是为瓷界之幸事。本品保存状况异常完好,精光外照,一如初出,可鉴前贤对其珍视至深,亦可证文艺佳器自有神明冥佑之说。(黄清华 撰文)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页153;《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页154,图3-81;《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瓷器》页225,图424;《炉火纯青—嘉靖及万历官窑瓷器》页83,图12;2007年秋拍香港苏富比第1559号拍品,成交价22,167,500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