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701 清道光 斗彩寿字碗 (一对)

斗彩寿字碗
拍品信息
LOT号 6701 作品名称 清道光 斗彩寿字碗 (一对)
作者 -- 尺寸 直径13cm 创作年代 清道光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
材质 形制

“大清道光年制”款
清代雍正时期,随着圆明园的扩建,西方传教士将巴洛克风格引入中国宫廷,出现了一批具有西方图案特征的瓷器品种。此式纹饰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后一直延续至清代晚期。拍品敞口,深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斗彩装饰。外壁以婉转流畅的勾莲组成五个篆书“寿”字纹,间以红蝠纹相隔,寓意福寿双全。器底书青花“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在位三十年(1821—1850年),这三十年可谓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在清朝历史上,已千疮百孔的“盛世”终于被终结,清王朝无可奈何地向深渊坠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受鸦片战争的影响,历史进程发生了剧烈的转折,由“古代”进入“近代”,数百年的闭关锁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开始被迫向世界开放。道光帝虽一生克勤克俭,力戒浮华,《清实录》记载他“生有圣德,神智内足,天表挺奇,宸仪协度,颀身隆准,玉理珠衡”,性格宁静淡泊,他的执政理念也以“守成”为基本,并力图振兴大清王朝,“勤于政事,披览章奏,常至夜分”,然而毕竞积重难返,面对外侮,“禁门之变”时那个身先士卒的青年绵宁(旻宁为继位后改名)在成为道光皇帝后却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惨败虽令举国哗然,但他的执政方略却毫无变革,“守成”终成“苟安”,无怪乎龚自珍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之呐喊。
军政的弱势使得国家财政拮据,经济、文化的衰落,同时道光帝本人追求节俭,颁布《御制声色货利谕》,以示黜华崇实之心,如此使得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陶雅》记有:“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同时对景德镇官窑生产费用和大运瓷器数量也加以缩减,如道光元年内务府奉谕依嘉庆四年规定“九江关监督烧造瓷器,每年统以五千两银数为率”烧造本朝瓷器,即是制瓷经费每年以五千两银为上限。道光二年,内务府据道光皇帝谕旨改为每年烧造琢器100件,品类为29类,往后品类多有增删,但数量一直不变。道光十七年五月,才由内务府奏准:“嗣后,每年九江关烧造大运瓷器,除琢器:尊、瓶、壶、罐照旧烧造、其圆器:盘、碗、盅、碟减成烧造。所需工价银两,不得过二千两。”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的要求仍非常严格,尽管制作水平上与康、雍、干三代相比略有逊色,然而恁心而论,自乾隆以降,能承雍正御瓷风骨者惟道光一朝,时有逸品佳作迭出,代表了道光瓷器的最高制作水平。就清宫档案所统计的数据可知,道光一朝三十年前后烧造上色瓷器总数量在13万件左右,每年平均烧造数量不足5000件,与康乾盛世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也可见道光官窑御瓷数量之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