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303 宋或更早 神农式「一池波」古琴

神农式「一池波」古琴
拍品信息
LOT号 5303 作品名称 宋或更早 神农式「一池波」古琴
作者 -- 尺寸 通长124cm;肩宽22.2cm;尾宽17cm 创作年代 宋或更早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17,250,000
材质 形制


春风吹绉岂干卿,底事当时此定名。
应有游鱼争出听,曾翻太液浪花生。
沈草农咏“一池波”古琴诗 1963年
阜西得旧琴曰‘一池波’,琴面破损有空如□,益堂为修复之,天衣无缝,雅韵重赓,巨眼神工,一时瑜亮,喜题俚句,并志鸿爪。癸卯首夏草农识,益堂镌,阜西藏。
沈草农记“一池波”古琴文 1963年
1963年查阜西先生得此琴后,十分欣喜,邀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的琴友共赏,大家品评后,泛川派古琴大师沈草农先生,作诗一首纪念,并拟文记之,生动记录了古琴历史上的一个宝贵镜头,使这美好的瞬间之事成为永恒。
来源:查阜西“照雨室”珍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神农式,琴体宽大厚重,肩在三徽处,背面尾部浑圆,八宝灰胎,表髹朱黑两漆,颜色斑斓,圆形龙池,方形凤沼。琴背池上刻「一池波」三字,下有近人沈草农题诗与识文:「春风吹绉岂干卿,底事当时此定名。应有游鱼争出听,曾翻太液浪花生。阜西得旧琴曰:一尺波」,琴面破损有空如□,益堂为修复之,天衣无缝,雅韵重赓,巨眼神工,一时瑜亮,喜题俚句,并志鸿爪。癸卯首夏草农识,益堂镌,阜西藏。」池下刻大印两方,一文字残损,已不可识。一为唐凯满汉合璧印,这种印,金石家称之为「 合璧印」 。唐凯,清雍乾时期著名藏琴家,其藏琴皆落此章。然传世唐凯藏琴仅七床,管平湖旧藏「猿啸青箩」即在此中,而此琴无论从其形制工艺,还是其声音的质量,无疑应为七床中之名器。该琴按弹之下,来去自如,音色淳厚通透。不愧为「十大名琴」之一的胜名。
管平湖旧藏 “猿啸青萝”古琴 
2010.05.15拍卖 成交价:19,040,000人民币
记弥足珍贵的唐凯藏琴
一“猿啸青萝”琴
1.从管平湖先生的“猿啸青萝”琴开始
50年代初期,北京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副教授调任民族音乐研究所古琴组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发掘古琴曲的打谱工作,经昔日的琴学弟子程子容君介绍,得与其长亲山东诸城派的古琴大家夏溥斋先生相识,夏先生年事已高,平湖先生执弟子礼待之,知平湖先生方致力于发掘久已失传的古曲《广陵散》而异常欣喜,遂宣称待平湖发掘“广陵散”成功之后,将以所藏最珍贵的古琴“猿啸青萝”相授,以示奖励。不久,平湖先生打谱告成,在古琴会长查阜西先生的推动下,古琴界亦纷纷发掘“广陵散”曲靡然风从,使绝唱了的古典“广陵散”重新出现,于是夏溥斋先生举办筵席,实践授琴典礼,琴虽然是授受相承了,而平湖先生仁心相待,仍假手程子容以人民币400元作为回敬。据传说管先生得“猿啸青萝”的经过如此。
2.“猿啸青萝”的流传与特点
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查阜西先生,为江南名古琴家,上海今虞琴社创始人,解放前任中央航空公司副总经理,笃爱古琴,收藏甚丰,对流散于海内外传世名琴锐意访问多有寓目,对“猿啸青萝”尤为欣赏,曾将其借回家中作深入的研究与赏玩,并就流传、品位作了详细的记述,今录其全文以资研究。
其标题为《奇琴猿啸青萝》,文曰:“郡城夏溥斋住进余宅,有接触,常盛称其有所藏琴。昨与孟舒过访始得见其一曰:‘猿啸青萝’貌奇古、体大、轻重适中,大蛇腹断,断锋之距约二指,以灰糙极厚故也,面似圆拱殊甚而实扁平,侧视极薄,故底面胶合之线几逾三指,肩阔而腰不甚削,谓连珠则肩腰只各二凹而特深,黑漆,岳龈以玉,出音韵、匀、静、透;按指轻、易、平、流;唯一缺憾则岳下至四徽之间,弦与琴面之距最大亦不及半指,致有右指甲尖易触琴面,奏弄之际不可不有趋避之分心耳。
余生平未见绝无  音之琴,独此琴尚未遇  ,生平未见无木声之琴,独此琴不具木声。则虽美而音量被限,而此琴较之昨年所见乾隆御藏‘松石间意’之润而不透者却又胜一筹。是诚尤物,不可不记。
溥斋自云战前自日返国经大连见之于日肆索价千元,以囊金不足,电津求济,曾留滞五日守候款至,然后购之而归。琴背题名及铭均行草,仅藏者唐凯着印,亦不知唐凯何人也。”(1954年2月17日写,见《查阜西琴学文萃》76页)
查先生对这张琴的发音、按弹等优点作了精确的评论,又与上海攀氏所藏海上名琴乾隆御府珍藏之北宋宣和二年制的“松石间意”作了比较,其爱慕之情尽见于此,按此琴为变体凤素式,池上题名为5厘米大行书四字,池下铭文为2厘米的大行书四行,每行四字文曰:“事余欢弄,龙舞凤翔。诸色俗累,一时消忘。”再下题同大行书三行五字“横琴山卢藏。”再下“合璧”大印5厘米见方。
二、传世唐凯之琴及其相关记述
余所见所闻的传世古琴中,刻有满汉合文唐凯的琴除上述“猿啸青萝”琴外,还有六张,兹一一记述于后:
1、“‘海天秋月’凤势式,黑间栗壳色漆,发流水,蛇腹、牛毛断纹,琴背黑漆遍现稀有之龙鳞断纹,铭刻:轸池下刻篆书‘雷音’、‘海天秋月’,其两侧刻行书‘鹤舞’、‘龙吟’,题名下刻对联一付‘灵籁一天白鹤舞,深潭千尺老龙吟。’龙池下方刻篆书五字“横琴山房藏”。器形宽大浑厚,尺度为传世唐宋琴之冠,发音润古透匀、宛若钟鼓余韵悠长,允称北宋佳制。”(图文均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博物馆、香港得音琴社2004年3月出版《海天秋月》图册)
2、“‘鸣冈’奇异式,通体朱漆发流水及牛毛断纹,龙池内墨书两行:‘大清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龙湾村叟松涛’。轸池下横刻‘霜钟’二字,下刻楷书‘呜冈’二字,龙池之上及两旁刻行楷小字九行,文为:‘此琴原式仲尼,其音古淡灵透,因漆木损坏遂重加修补。’见内书‘大宋咸淳乙丑岁前午月端阳后十日,命匠郑氏斯于此君轩’。琴名‘玉龙’,琴底刻有‘鸣冈’□迹。余重之选式见谱中云和式样虽别致,恐未尽善,故窃取云和□意改斫似觉合式,可为传世之珍器耳。并刻‘唐凯’满汉合璧小印于后。龙池下方刻行书大字‘松涛’二字,下刻‘唐凯’满漠合璧印与篆书‘龙湾村叟松涛’朱文大印两方。”(图文见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1998年10月版《古琴荟珍》)
3、“‘一池波’神农式,琴体阔大厚重,肩在三徽处,背面尾部浑圆,八宝灰胎,表髹朱黑两漆,颜色斑斓,圆形龙池,方形凤沼。琴背池上刻‘一池波’三字,下有近人沈草农题诗与识文:春风吹绉岂干卿,底事当时此定名。应有游鱼争出听,曾翻太液浪花生。阜西得旧琴曰一池波,琴面破损有空如□,益堂为修复之,天衣无缝,雅韵重赓,巨眼神工,一时瑜亮,喜题俚句,并志鸿爪。癸卯首夏草农识,益堂镌,阜西藏。”池下刻大印两方,一为唐凯满汉合文印,一文字残损已不可识。按此琴为查阜西先生写《奇琴猿啸青萝》9年后以重金得自北京后门文物店。(图文见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中国古琴珍粹》
4、“石上清泉”琴,乃当年在北京古琴会会长吴景略先生家中所见,据云系为天津琴家李允中先生所修。琴体硕大,有唐凯合璧印,未及细看,仅记其大略如此。
5、“洞箫”琴仅见“海天秋月”琴说明文字中有此名列于唐凯藏琴之内。
6、“松篁戛玉”此琴也未曾见过,知为岭南琴师杨新伦先生所藏,先生故后,琴归广东省文史馆 。但此琴在杨时百宗师所著《琴学丛书·琴话》中作了记录,文曰:“‘松篁戛玉’题云:余素性好琴,见谱中再有唐李沂公。勉制‘百衲’‘韵磬’‘响泉’三琴自宝与家,余得‘百衲’一张,音声圆润极其灵活,但木质朽败几不能胜指遂改斫式样,抚之有‘松篁戛玉’之声因篆四字于后以传不朽,并以‘响泉’、‘韵馨’,未得为恨云。款署‘唐凯’二字,无年号不知何时人。据此,则李勉‘百衲’已经蜕化人间,惟此琴极大而重,内漆以朱甚坚,断纹大蛇腹亦甚少,全不类唐物,竟必为‘松篁戛玉’之赝鼎,讹为沂,琴谱中多有用之,‘松篁戛玉’亦非篆书,解者以篆为刻是或然耶。”文中收录了唐凯的题记全文,且说明他已将唐代李勉的“百纳”琴作了加工改造,原来唐琴的重量、尺寸、断纹都改变了、虽然没有讲声音,声音当然也变了,这说明了“松篁戛玉”的大略情形。
上述传世的七张刻有唐凯印款的琴中,只有两张在唐凯的铭刻中说明是用唐宋古琴所改造,即“松篁戛玉”与“鸣冈”。“一池波”在查先生购藏之前,是北京年轻的收藏家曹恒武君所收藏,余曾多次见之,就其漆胎剥落处可以看到也是用古琴镶边加宽的拼合器,但未经剖腹故不知古琴有无说明年代的腹款。至于“猿啸青萝”据查先生所记“底面胶合之线逾三指”的情形来看,当亦系两侧加宽之琴无疑。
三、管先生剖修奇琴的经过
平湖先生对自己用的琴要求极高,必欲九德具全而后已,什么是九德?即奇、古、透、润、匀、静、圆、清、芳,指的都是声音特点,最后的芳字,似应是概括八德令人爱弹不忍解释手之意,在传世古琴中九德具全的琴的确是极少见的,当年奇琴“猿啸青萝”在查先生文中指出具有润、匀、静、透四德,尚缺奇、古、圆、清四德,所以管先生一定要为之调音的。
后来平湖先生剖修“猿啸青萝”时曾经通知我去看,希望我在修琴方面再增长一点知识,可惜当时摆脱不开工作,只能在星期假日前去,所以只看了一次,是在将琴剖开之后,得知该琴也是用粘贴板条加宽的办法,因此剖修时找不到合缝的漆线,只得通过测量,量准厚薄用锯锯开,被当作原料使用的古琴,加工时已部分改变了原来的轮廓,原来仿佛是一张仲尼式。另外在腹内项间右侧有暗淡墨书楷字一行为“太康二年于冲”六字,下有墨笔圆圈中书一“二”字。至于如何调音,管先生说:“换去玉岳山,去窄胶合线大概可以了”数月后再见到该琴,平湖先生说:“‘猿啸青萝’现在是一张九德具全的琴中绝品了”此后管先生演奏、录音都用这张琴了。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