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778 明代 李茂林款、文嘉铭 僧帽壶

李茂林款、文嘉铭 僧帽壶
拍品信息
LOT号 4778 作品名称 明代 李茂林款、文嘉铭 僧帽壶
作者 -- 尺寸 长15.5cm 创作年代 明代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紫泥》P42-43,奇园国际艺术中心

底款: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铭
盖款:茂林
铭文:冰浮霜冷月霁雨宵清流芳涧渴之暑消(篆书)
参考:《中国紫砂茗壶珍赏》P18,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此壶呈赤褐梨皮色,器身略扁,嘴短而直,把环而小,腹上丰下削,平肩圆足,口内设堰圈,嵌盖,口盖紧密,钮扁而圆,肩上平面周围刻有一圈篆文十六字:“浮霜冷月霁雨霄清流芳润渴止暑消冰。”可旋环倒读均成文。壶底刻有:“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铭。”十二字楷书铭文。万历丁丑是公元1577年,此壶是为子京项墨林特制的,且由文嘉(文征明之子)在壶底题铭,显得更为名贵。壶腹下部有八瓣纹饰,或仿莲花,或代表佛。整体造型端庄,气格高古,韵致清绝,为藏家之珍玩。
项元汴
项元汴 (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鉴藏家。
少即英敏,博雅好古,绝意仕进。当时风雅之士来嘉兴,必访项元汴,名画家文彭、文嘉(文征明之子)等与项元汴交往尤密。明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闻其名,特赐玺书征他出来做官,不赴任。
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所藏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极一时之盛”。项元汴曾获一古琴,上刻“天籁”两字,故将其储藏之所取名天籁阁、并镌有天籁阁、项墨林等印,经其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多以“天籁阁”等诸印记识之,往往满纸满幅。东晋顾恺之绢本设色《女史箴图卷》(现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唐韩干的《牧马图轴》(现收藏在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唐韩干的《照夜白图卷》(现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晋王羲之的《兰亭序》(神龙本)(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都曾为他所有。
项元汴工绘画,兼擅书法。山水学元代黄公望、倪瓒,尤醉心于倪瓒,笔致疏秀,神合处辄臻胜境。但每绘一画,必自题跋,其辞句之累赘,和钤印不厌多的习惯相类。故有些求画者多出钱三百贿其仆,伺元汴画毕,即刻取去,以防他题识,戏称这笔钱为“免题钱”。书法出入唐智永、元赵孟俯,题句最佳。刊有《天籁阁帖》,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传世作品有:[2]《兰竹图》轴,辑入《参加伦敦中国艺展出品图说》。
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清兵攻破嘉兴府城,其藏品散失殆尽。乾隆皇帝惜文,就下旨按嘉兴天籁阁意境,在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新建“天籁书屋”,并以天书屋为题,赋诗七首。乾隆还命内府将宫廷收藏的原项氏天籁阁旧藏之书画,选出宋、元、明名家米芾、吴镇、徐贲、唐寅画卷各一幅,移藏于避暑山庄天籁书屋,并作长歌一首记其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最后一次南巡至嘉兴时,惜项氏天籁阁与所藏早已无存,遂作《天籁阁》诗一首,云:“携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后有些藏品归于皇宫,现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其它博物馆。
文嘉
文嘉(1501~1583) 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征明仲子。为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嘉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继承家学,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迳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兄,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然,文嘉一生一直在追求,王世懋在《跋文嘉书古诗十九首》后称:“休承晚年书奇进,几不减京兆”
传世作品有嘉靖十九年(1540)作《山水花卉图册》十开,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二十年(1541)作《垂虹亭图》卷藏苏州市博物馆;万历元年(1573)作《寒林钟馗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江南春色图》卷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水亭觅句图》轴、《设色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秋塘红藕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石湖小景图》轴、《夏山高隐图》轴、《琵琶行图》轴、二年(1574)作《溪山行旅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沧江渔笛图》《曲水园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
文嘉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也深,画风传乃父衣钵,惟所闻古人名迹至多,故下笔能脱去习俗,颇不易得。
卒年八十三。
李茂林
李茂林,即李养心。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号茂林。江苏宜兴人,一说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四名家”(董翰、赵梁、袁锡、时朋)后制壶名工,擅作小圆式壶,世称“名玩”,朴实中具妍丽之态。排行第四,故又以“小圆壶李四老官”得名。制壶不加署款,仅朱书号记而已。原先壶坯,都附入缸窑烧造,不用匣钵封闭,沾有缸坛釉泪。自养心始,壶另作瓦囊,闭入陶穴,防止砂壶沾染釉泪,砂壶烧造质量大为提高。子李仲芳,亦是当时制壶名手。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李茂林,行四,名养心。制小圆式,研在朴致中,允属名玩。自此以往,壶乃另作瓦囊,闭入陶穴,故前此名壶,不免沾缸坛油泪。”明代陈贞慧《秋园杂佩》称:养心之壶艺在时大彬之上,为供春劲敌。传世作品极少。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创始》:“自正德以递万历,所制多大壶,李茂林始制小圆式,实为阳羡小壶之鼻祖。”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著录有李养心“菊花八瓣壶”一具,底刻款“李茂林造”四字楷书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