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708 清末民初 俞国良款、溥心畬题字画 传炉壶

俞国良款、溥心畬题字画 传炉壶
拍品信息
LOT号 4708 作品名称 清末民初 俞国良款、溥心畬题字画 传炉壶
作者 -- 尺寸 宽23cm 创作年代 清末民初
估价 3,5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形制


底款:陶业工厂
盖款:国良
铭文:北窗高卧细听松风
说明:附潘持平开具的鉴定证书
俞国良,清末民初宜兴制壶高手。江苏省无锡人。造壶精工,气格浑成,擅制“传炉壶”,匀挺有力,仿佛天成。会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和1936、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状。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余国良,原籍无锡,1939年卒,寿享65岁。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雅致,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
此件作品又是一件制壶高手与书画大家倾力合作的典范。四方传炉壶为清末创新品种,此壶式方中有圆,圆中寓方,要求比例恰当、珠圆玉润,实属不易。传炉壶中以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制作的为传世精品。此紫泥传炉壶乃俞国良受清末民国书画大家溥心畬订制而做,方圆相济,挺匀有力,是传炉壶中的佳作。壶身刻有溥心畬书法和山水作品,与俞国良的精工壶艺交相辉映。
溥儒(1896-1963),满族,北京人。现代国画大师,曾以画名与蜀人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溥儒字心畬,又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出身皇室,他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亲王的次孙,姓爱新觉罗。溥儒自幼饱学,稍长专心研究文学艺术,1911年入贵胄政治学堂,毕业后再入青岛德国威廉帝国研究院,又留学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得博士学位,他也精通经史和书画,回国后先住清河二旗村,后隐居戒台寺10年,从此专事绘画,以卖书画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远居台湾,于1963年病故。
溥儒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以“北宗”为基,笔法以“南宗”为法。注重线条钩摹,较少烘染。书法习柳公权、裴休出,略近成亲王而风骨过之。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仅书画好,而且从小即通诗词典籍,他晚年在台湾对弟子说,如果有人称他为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如果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这恐怕不是自负,而是画家更看重自己的诗心,同时也更说明艺术自来是诗、书、画、印密不可分的。他的《凝碧余音》词集是解放前作的。全书丽辞雅句,比比皆是,读来朗朗上口,清逸风流,尤其是那写景的章句,更是出奇制胜,令人赞赏不已。
溥儒流传国内的作品较多,在恭王府花园管理处收集整理溥儒故居时,旅居美国休斯敦的书画收藏家万公潜先生与溥儒是多年至好,收有多件作品,念其恭王府整修开放之时溥儒晚年作品国内所见不多,特于1989年将所藏溥儒书画捐赠府中。1991年溥孝华去世,将作品交给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接受托管。其中有溥儒书法175件、绘画292件,其它收藏书画13件,砚石、印章、瓷器等58件,总计543件。故宫托管的溥儒画作文物琳琅满目,大品、小品、立轴、长卷俱全,并包括难得的鬼趣图册,西游记册与自绘瓷瓶、瓷盘。其还包括溥濡四小幅自绘漫画。是溥儒在国外期间为与人沟通的随笔之作,极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