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21 徐悲鸿 1936年作 三友图 立轴

三友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421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36年作 三友图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11×108cm 创作年代 1936年作
估价 3,200,000-4,200,000 成交价 RMB 4,71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122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题识:少年之友。丙子初春,与树人游陵园探梅,他日,邓尉也与新松相映,生气蓬勃,芳声远播,乃附写竹石象征友情。悲鸿。
钤印:江南徐生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徐悲鸿以画马著名于世,但其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此,多种题材都有涉猎,在花鸟题材上亦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此幅《三友图》创作于1936年,时年徐悲鸿42岁。其时的中国,国运之危,殆如累卵。这年春天徐悲鸿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与春夏之交被迫离开南京,此幅应为画家离开南京前所作。
岁寒三友之松、竹、梅向来象征着风霜高洁的品格。徐悲鸿在自题中写到,初春与少年之友游园探梅,另日,新松亦显示出生气勃勃之势,故徐悲鸿用岁寒三友来象征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根据题识,是年春画家与陈树人曾相约游春,好友相聚,其乐融融。徐悲鸿与陈树人结缘甚早,1933年两人即联合发起创立“艺风社”。同年徐悲鸿远行赴欧前,陈树人还曾与王梦白、经颐渊合作赠画饯别。而徐悲鸿也一直对陈树人的画艺人格推崇备至。
画面中墨气淋漓,工写并置,苍松运用泼墨豪洒之笔意,而梅竹则较为工致,三者并置画中,与人一种生动清净之感。在造型处理上,没有惊喜的刻画,却在简单的勾勒中尽现岁寒三友之栩栩如生的神态,画家自题“少年之友”,寄寓了画家在抗战环境中的节操,同时也寄寓了徐悲鸿与朋友之间的浓浓情意。
陈树人(1884-1948),原名政,名韵,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以字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广东番禺化龙镇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为“二高一陈”,同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
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其渊源与苏东坡有一段佳话流传。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O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