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01 旧青玉雕老子出关玉山子摆件

旧青玉雕老子出关玉山子摆件
拍品信息
LOT号 0001 作品名称 旧青玉雕老子出关玉山子摆件
作者 -- 尺寸 宽5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无底价 成交价 RMB 494,500
材质 形制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出关”是有关老子的传说之一,说的是老子看到周王朝衰败的样子,决定要出走到秦国,这就得经过函谷关。这一天,守关的关令尹喜站在城关上瞭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来,便道有圣人到来,果然见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仰望,不禁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人们都将“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眼前这件《老子出关》玉山子就是以此传说作为表现题材,以其晶莹细腻的材质,巧妙的艺术构思,经雕琢而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苍松之下,老子鹤发童颜,骑着青牛携童子缓缓而来,一派道家宗师的风范。尹喜垂立于台阶之前,似乎求教于老子。身后雕琢山石、苍松、小路等,尤其延伸入玉山之内的小路表现出高低远近的效果,使茫茫关山边域显得深远空旷;利用横向飘动的云纹,与山石树木形成曲直横竖的对比,人物、走兽与山石形成动静对比,相互映衬,增强构图的变化,既有对比,又有统一,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雕刻上将圆雕、浮雕等多种技艺揉为一体,精心雕琢,使画面深浅起伏,凹凸变化,在光线折射下产生明暗对比效果,增强空间感和立体感,给人以画未尽,意无穷之感觉,不禁为之称妙。此物为北京玉器厂80年代制品。
道法自然
宇宙万物,天下苍生之主宰,有名乎。曰:有。何名也。曰:道。孰名之耶?曰:老子。何状,何象乎,曰:《道德经》可释其全。
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又名重耳,字伯阳,谥曰聃。至周文王时西伯召为守藏史。武王时,迁柱下史,至敬王十七年,孔子三十四岁时谓南宫敬叔曰:“吾闻周有老子,明道德之源,识礼乐之归,则吾师焉,吾将学之。”敬叔言之鲁君,鲁君赐之车马仆从,适周为礼。老子谓孔子曰:“子之所言者,其人与骨皆以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归三日不语,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兽吾知其能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走者可以为网,飞者可以为矰,游者可以为纶,惟龙吾不知其乘云风而上九天,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老子精通玄奥,明道德之源,识礼乐之归,故孔子视之为师,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故周时称为古隐君子。居周久之,见周德衰,遂辞官,乃骑青牛,西出秦关,以升昆仑,过函谷关,关令尹喜,望紫气东来,预知神仙将到焉,乃扫道四十里以迎之,已而老子果至,尹喜曰翁将隐矣,将为我着书,乃着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流传于世,为道教之始祖。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译文是: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语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原始状态,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所以从“无”中可以观照“道”的微妙,从“有”中可以观察万物的端倪。万物的有形和无形两者同源,但命名不同,同样说它们深远神秘变化莫测,是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
而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又提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产生。寂静呀!空虚啊!它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循环往复的运行而不知倦殆,可以看做是天地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给它取个别名叫做“道”。我勉强替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可称为运行不止,运行不止,可称为运行遥远,运行遥远可称为返回它的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人就是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自己生成的样子。
老子所讲的道,是在“有”的基础上强调“无”的存在与作用,“有”“无”相对映存在才能为世人所用。了解“无”才能令人与“道”无限接近,体悟其中深义。老子的人生哲学中,还蕴藏着很多从生活中升华而来的智慧。我们想象一个太极高手,一推手,便可以将一个大汉掀翻在地,老子说“柔弱胜刚强”;一位围棋高手,若要立足一处,眼观全局,需要何等的境界?老子说“知白守黑”,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级的层次。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朴素而深远,给人们一种人生的启迪。然而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言简意赅的《道德经》未免“玄而又玄”,朦胧难解。加上历代后学玄风盛行,对《道德经》的解释多有断章取义之处,从而曲解了道家文化。历史上很多名人也都对《道德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而美国的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也曾说:除《老子》(即为《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老子》(即为《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