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51 云南苗族风俗图

云南苗族风俗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751 作品名称 云南苗族风俗图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
估价 280,000-32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
材质 形制


清乾嘉时期彩绘本
1册56幅 纸本
提要:册页装五十六幅,开本四方,保存品相完好。
海外回流。
清乾嘉时期《云南苗族风俗图》及苗民图绘画类型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苗族是中华民族祖先系列群体中的一支。苗族的发祥地是长江中下游,上古之世,苗族曾四向发展,到达黄河下游与东海之滨,以后逐渐南迁,聚居于祖国的西南和中南各地。宋、元、明清之际,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早达日本的苗族,已是大和民族的祖先,如今每年都有许多日本代表团,到中国苗族聚居区寻根访祖。(《苗族历史与文化》李廷贵等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苗族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历尽艰辛,顽强地同大自然斗争。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成了苗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但是我们对古代苗族人们的生活又了解多少呢?
最近,笔者有幸见到此部早年流散海外,如今辗转回归国内的彩绘本《云南苗族风俗图》。此图纸地彩绘本,册页装,内含绘画五十六图,每图画心,纵横29.5×25.5厘米。本图册以写生画为主,画面以青山绿水、房舍、树木等为背景,以家禽或野物为陪衬。各图生动描绘中国云南省境内苗民当年形貌、服饰、耕种、捕猎、音乐歌舞、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真实写照。每幅图上均附简短图说。字体极为工整,书写风格严谨。遇到“朝”字,回行高出平行一格。显示出官方书写风格。图说末尾有附文作者钤印一方,共56印。另外在图册首末页有收藏印各两枚。绘图人是谁?有待考证。尽管图上没有标注绘画年代,而图说中有多处“顺宁府”字样,其中“宁”字均不避道光帝名讳。理应是清道光年以前之作品。又从文字叙述苗民生活中,出现有:云南省大理、楚雄、开化、丽江、顺宁、永昌、东川、普洱等十府;景东、永北、蒙化三厅;云州、元江、腾越、广西、镇沅五州的地名,均是乾隆年间的行政建置。(①乾隆三十五年,景东、永北、蒙化三府降为三厅。②腾越州,清嘉庆年改州升为厅,图上仍是州)。另从绘画风格、色彩及纸张等方面鉴定,我们可以认定此件乃是清乾隆朝中期至嘉庆初年间作品。极有可能是朝廷官员奉“诏命”而完成的官绘之作。可见,这部苗图,即是一部研究民族学的珍贵文物,又是一部极为罕见的反映云南境内古代苗民生活的早期珍本,更是一件难得的绘画艺术品。
据现有文献记载可知,确切的苗民图绘画,大约起始于明朝晚期,至清乾隆年间,苗民图已出现多种,并达到成熟阶段。例如:清内务府造办处,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理内阁大库藏品时,敕编《萝图荟萃》一书,其中录有早期作品“云南猡猡图”一册(现已下落不明)。又如:《皇清职贡图》中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各区少数民族人物、服饰……,各绘其图……”。
从上述记载可证实,清乾隆朝或更早些年已有了苗民图绘画,然多不可见。据笔者多年走访普查国内外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所藏苗族风俗图,特记录如下:
1.意大利地理协会藏(4部)
《黔省苗徭图》1册16幅,清道光年彩绘。《苗蛮图》1册80幅,清光绪年彩绘。
《黔省苗图》1册12幅,清光绪末年彩绘。《苗图》1册10幅,清光绪末年彩绘。
2.大英博物馆藏(1部)
《百苗图》1册13幅,清道光年彩绘残本。
3.德意志民族博物馆藏(1部)(黔)
《苗徭图》1册43幅 ,清道光年彩绘。
4.中国历史博物馆藏(1部)(黔)
《苗人图咏》1册82幅,清光绪年彩绘。
5.贵州省博物馆藏(1部)
《黔苗图说》2册80幅(一图一说)。
6.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藏(1部)
《百蛮图》1册106幅 ,清道光年彩绘。
7.天津图书馆藏(2部)
《黔省苗族风俗图解》1册82幅,清道光年临摹彩绘。
《苗民图》1册25幅,清道光年彩绘。
8.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4部)
《贵州全省苗族图说》1册41幅,清道光年临摹本。
《贵州兄弟民族图》2册,清光绪年彩绘。
《湖南苗民图》1册12幅,清光绪年彩绘残本。
《贵州民族图绘》1册17幅,清光绪年彩绘残本 。
9.台湾傅斯年图书馆(2部)
《苗蛮图册》1册82幅,清晚期彩绘本
《番苗画册》1册16幅,清末民初绘本。
10.鼎丰国际拍卖行1997年秋拍第200号拍品
《百苗图》1册72幅,清道光年彩绘。
11.翰海拍卖行1999年春拍第1114号拍品
《百蛮图》1册40幅,清道光年彩绘。
12中国嘉德国际拍卖行2000年秋拍第667号拍品
(贵州)《苗民图》1册19幅,清道光彩绘残本。
13.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2000年秋拍第139号拍品
《苗蛮图》1册、40幅(图面无景),清光绪年彩绘本。
14.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2002年春拍第147号拍品
《苗民图》2册32幅,清晚期彩绘本。
15.北京泰和嘉成拍卖公司2009年春拍第633号拍品
《苗蛮图》装裱14轴67幅(图面无景) ,清光绪年彩绘本。
从上述记录得知两点:其一证实,清嘉庆年李宗昉所著《黔记》中记载:“黔省‘苗图’最早本为清嘉庆年间贵州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八十二种苗图并说》,今无存矣。”是可信的。后世转抄、临摹、改绘且散藏于国内外者,基本属于清道光至光绪年绘本。其二,至目前为止,除本图册《云南苗族风俗图》以外,还没有看到其它传世清乾嘉时期绘画的苗民图。可见云南苗民图更为罕见。
苗民图在绘画区域上有贵州、湖南、四川、云南、两广各省。在绘画内容上有所不同,艺术风格也有差异。当然,其重要取决于画师绘画艺术水平。特别是对鉴赏其绘画年代,有着明显的区别。简略归纳传世苗族风俗图,从绘画内容及形式上大致有四种类型:
其一,画面多以青山绿水为背景,大都绘有房舍、院落、家禽、树木为陪衬。以各苗民人物形态、服饰、生活习俗为主题,图中某处附有简略介绍苗民生活处所及风俗等文字,并钤有绘画人或文字书写人印章。整个画面自然环境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山川河流,植被树木,人物服饰,家禽野物,绘画细腻,精书工整,册页装。具有这些特色者,为清乾嘉时期作品。类似于清康熙年间的《御制耕织图》。(见附图)
其二,有很少图幅绘有简略自然风景,大多以房舍为陪衬。画面背景几乎以房前屋后或树荫为主,文字说明又大多以“一图一说”的对开形式出现,文字大都记为“××苗在××府(县)……”, 字样。并且字数较多,或多达百余字左右,或配有诗文 。这一特点正说明,绘画人是依前人绘画作品为基础,参考志书,增加图说文字的具体表现。有些作品若以艺术角度衡量之,往往人物形象塑造、绘画水平欠佳,反而图幅较多,多者达70—110幅图不等。这类苗图绘画,大多绘制于清道光时期或道光年以后,出自民间艺人之手。(见附图)
其三,图面中无有任何景物衬托,仅绘人物、生活形态。绘画粗糙,缺少绘画艺术性,也有一图一说的形式,大多不附图说。这类作品绘画于清光绪年间。然而现存多部,国内外均有收藏。(见附图)
其四,为单幅大图,有的篇幅可达100×200cm。其内容形式是将多种苗民综合在一起,它着重反映某省或某地区苗民生活状况和地理分布。完全可以说是一幅民族分布图。这类作品大都为清晚期特殊绘画。
另外,还有些临摹本传世。中国书画自古至今一直有真伪问题,彩绘苗民图也不例外,清末民初期间苗民图出现了一些赝品。某些民间艺人照葫芦画瓢,大多出自造伪者欲取暴利之心,有竟然在粗略的作品中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嘉庆御览宝”等御印。也有些冒充清早中期名人落款、或题跋。然而经过数十年、百余年以后,这些临摹图画往往也成了艺术品或文物作品。因此,鉴赏苗民图不可将所有绘本看成原绘本或孤本,更不可将粗糙的绘本看成初稿本。稍加仔细均可从绘画风格、内容、颜色、质地、历史背景等方面看出非原绘之作。
综合上述,苗族风俗图,绘画艺术参差不齐,是很明显的事。而眼前的这部彩绘本《云南苗族风俗图》称得上为历史文物、绘画艺术精品。如今它的出现,使我们不仅见到了绘画年代较早的苗族风俗图,也让世人能直观感受到中国古代苗民的风俗文化。尤其设色典雅,画面完美,绘画细微,人物形象生动,富有立体、纵深感。充分体现了乾嘉时期精、细、雅、秀的绘画艺术特色。更为研究苗族历史、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相信这部苗图,将会引起收藏界人士的关注。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孙果清
33×25.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