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34 徐悲鸿 1943年作 饮马图 镜心

饮马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334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3年作 饮马图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77×37cm 创作年代 1943年作
估价 3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572,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款识:羽仪老兄十年不见,卅二年新春桂林相遇写奉纪念,悲鸿。
印文:悲
鉴藏印:丰胜鉴藏、于丰胜审定真迹
说明: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徐悲鸿与名家情缘
与齐白石
应该说徐悲鸿在推广齐白石艺术方面是不遗余力,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徐悲鸿则时白石老人的一位忠实的代理人。所以在这一年的12月18日,白石日记中记有:“明年中德展览会,徐悲鸿与余买画千元,价已现兑。独买余一人之画,想外人知余者。”可以说,没有徐悲鸿的推荐和努力,“外人知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齐白石作为湖南湘潭的一个农家子弟,自1903年第一次进京,到后来长期居住京城,其赖以生存的艺术从不为人知到享誉京城乃至天下,有他刻苦的努力,也有相关人士的帮助,陈衡恪、徐悲鸿就是其中作出贡献的人士之一二。就齐白石的出生而论,他要想在京城立足,必须有一些依靠——或政治的或知识的。以西学为背景的徐悲鸿,在保守的北京画坛,面临的是“四王”遗风——平庸而保守。而齐白石鹤立鸡群,其艺术正吻合了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思想。为此徐悲鸿在京城独具慧眼。
与岭南画家情缘
上个世纪20年代,徐悲鸿还是一个从农村到上海半工半读年仅19岁的小伙子。由于在上海举目无亲,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当时高剑父等人在上海办了一家审美馆。徐悲鸿给高剑父写了封信并把自己画的马也一并寄去。结果徐悲鸿的画作得到高剑父的赞赏,并让他再画4幅仕女图。“高剑父的赞赏给徐悲鸿很大的鼓舞。当时徐悲鸿身上只有5个铜板,每天他就靠吃一个饭团连续画了3天,画完后送到审美馆,可惜没有碰到高剑父。回来的路上,天下着大雪,由于饥寒交迫,徐悲鸿只好把身上的大衣当了。后来,在高剑父的帮助下,审美馆很快把稿费寄给了徐悲鸿,使他得以喘息,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廖静文女士说,多年后,已负盛名的徐悲鸿在上海为《良友画报》写了一篇文章,还提到这件往事。或许,从那时起徐悲鸿与岭南画派的情结已无法割舍。高剑父的弟子赵少昂去南京找徐悲鸿,他把赵少昂当作亲兄弟对待,并一起合作创作了多幅画。
与黄君壁的友情
台湾画坛泰斗黄君壁是徐悲鸿的至交。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执掌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徐悲鸿请岭南派画家黄君壁主讲中国山水画。1946年,徐悲鸿到国立北平艺专当校长,他请黄君壁出任该校绘画系主任。后来,黄君壁应邀到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黄君壁没想到,他和徐悲鸿在北平的分手,竟然是天地相隔。他时常会跟身边的人讲起徐悲鸿,倾吐着他那份相知的怀念。
与任伯年
此册绘绢本花鸟,共十开,从题款“光绪丁亥秋七月山荫任颐伯年写于海上 斋”及末页徐悲鸿的跋语,可知创作于1887年,任伯年时年46岁。作品为画家盛年之作,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在笔法、墨色等方面均代表了他的花鸟画艺术成就。作品为小写意,注重意趣的发挥,格调明快。在取材方面,任伯年选取最富生活气息的情景,如水鸟与岸石、折枝与栖禽,形成简逸灵动的视觉感受。在赋色方面,借鉴了西洋水彩的技法,以写意画中的墨法表现形式处理色彩。作品采用没骨法,下笔果敢,显示出任伯年高超的造型能力。1933年,徐悲鸿曾在此册中题有跋语。二十年后他又欣然再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任伯年的仰慕之情:“伯年天才豪迈,所作皆有一种清新之气,即系败笔亦觉新鲜……”徐悲鸿青年时流寓上海,对任伯年的作品非常欣赏。他与任伯年之女任雨华、后人吴仲熊交往颇密。1928年,吴仲熊将伯年父女遗作未装裱者数十幅赠与徐悲鸿,为徐悲鸿平生一大幸事。徐悲鸿一生藏有许多任伯年的作品,他的花鸟画深受任伯年的影响。1950年,徐悲鸿为《任伯年画集》撰写《任伯年评传》,显示他在任伯年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早在民国期间,任伯年的作品就广受收藏家的青睐,其价格十分昂贵。当时有专门收藏任伯年作品的圈子,如上海著名收藏家钱镜塘,他藏有大量任伯年的精品,其中部分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外,徐悲鸿、程十发均是任伯年作品的收藏者。徐悲鸿曾评价任伯年道:“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