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826 展望 隋建国 1997年作 五大书记像

五大书记像
拍品信息
LOT号 1826 作品名称 展望 隋建国 1997年作 五大书记像
作者 隋建国 隋建国 展望 尺寸 87×54×30cm 创作年代 1997年作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1,210,000
材质 青铜 形制
出版:作品曾发表于《中国城市雕塑50年》262页;《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152页;以及1999年13期的《求是》杂志封面。曾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优秀作品奖。

展望、隋建国都是最早从事当代雕塑实验与创作的代表人物,公众看到的大都是这方面的比较前卫的创作,但在1997年由展望和隋建国接受委托为西柏坡博物馆共同创作完成的“五大书记”像,则是完全现实主义的创作,堪称是建国以来写实艺术在塑造领袖方面的经典。原作是一个为放大制作的稿件,放大铜雕作品现安置于河北省西柏坡博物馆门。
“作品反映了五大领袖进京之前的精神风貌,以写实的手法着力刻画出每个人物的神情与动态,是个性化、人格化的体现”。
——摘自《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展望,1962年生于北京。1983-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5-1996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个展/活动:
2004年珠峰计划-极点,珠穆朗玛峰8848处; 2002年从瑞典到台北,台北——台中; 2001年“镶长城”,八达岭残长城,北京; 2001年“假造的自然”——展望不锈钢“假山石”个展,汉雅轩,香港; 2001年“进与出”浮石计划,哥德堡,瑞典; 2000年“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灵山岛,山东胶南; 1994年“空灵·空─诱惑系列”展望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
群/联展(摘选):
2005年“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证大美术馆,上海;中国先锋雕塑,海滨博物馆,荷兰;普遍经验——艺术,生活,和旅游者的眼睛,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海德博物馆,伦敦; 静寂的雅致,森美术馆,东京; 2004年超越界限,上海沪申画廊; 中国—想象 中国当代雕塑展,巴黎,杜依勒里公园;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录象,纽约国际摄影中心; 游于气,资生堂,东京; 中国当代艺术巡展,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罗马,意大利 路德维格博物馆,布达佩斯,匈牙利; 2003年梦想与冲突,第5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造境,广东美术馆; 开放的时代,中国美术馆; 2002年中国当代艺术巡展,杜伊斯堡博物馆,德国; 中国当代艺术,巴西艺术博物馆,圣保罗,巴西; “金色的收获”,克罗地亚国家美术馆,克罗地亚; “丰收——当代艺术展”,北京农展馆; 北京——巴黎,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巴黎;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广东美术馆: 2001年“拱之大展”,巴塞罗那,西班牙; “煲” 当代中国艺术展,康斯那恩哈斯艺术馆奥斯陆,挪威 2000年中国现代雕塑精品展,东方广场,北京; “OPEN2000”第三届国际雕塑装置展,威尼斯,意大利; 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资料展,福岗,日本; “海上—上海”2000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1999年移动的城市 ,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哥本哈根,丹麦; 海德美术馆,伦敦;当代艺术博物馆, 芬兰; “瞬间的转换”中国二十世纪末实验艺术展,SMART艺术馆,芝加哥,美国; 形与体,1999新加坡雕塑艺术节,新加坡; 平衡的生存—生态城市的未来方案(第二届当代雕塑年度展) 何香凝美术馆,深圳;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1998年移动的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波尔多,法国; P.S.1 当代艺术中心,纽约; “自主的行动”中国当代艺术录像展; “艺术空间”画廊,奥克兰,新西兰; 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太庙、北京; 第一届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 1997年东京97’中国当代艺术展,和多利美术馆,东京; “移动的城市”亚洲当代艺术巡展,维也纳美术馆,奥地利; 1996年中国天津TEDA国际雕刻艺术大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 福冈国际雕刻野外展 ,“海的中道”公园,福冈,日本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1995年开发计划”三人联合工作室1展,中央美术学院王府井废墟,北京; “女人·现场”三人联合工作室2展,当代美术馆, 北京; “张开嘴,闭上眼”北京——柏林艺术交流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入选(1995·雕塑与装置),江苏画刊, 南京; 1994年“同意11月26日做为理由”艺术交流活动,杭州、上海、北京; “45°做为理由”艺术交流活动,杭州、上海、北京; 1993年 海峡两岸雕塑艺术交流展 ,炎黄艺术馆,北京; 高雄美术馆,台湾; 1991年新生代艺术展,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展览:
1992年“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浙江杭州); 1993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伦敦Marlborough画廊、悉尼当代艺术美术馆); 1994年“雕塑系列个人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1995年“沉积与断层——隋建国作品展”(印度新德里文化研究院); “来自中心国家·中国前卫艺术展”(西班牙巴塞罗那);“隋建国作品展”(中国台北汉雅轩画廊); “记忆空间—隋建国作品展”(北京CIFA画廊); “物质及其想象力·亚洲雕塑邀请展”(日本广岛); “‘95年度批评家提名展(雕塑、装置)”(江苏); “隋建国作品展”(香港汉雅轩画廊); 1997年“世纪的影子——隋建国作品展”(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学院); “中国之梦·’97中国当代艺术”(北京炎黄艺术馆); “接点——中、日、韩当代艺术展”(韩国大邱文化中心); 1998年“两性平台”展(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 “第1届中国当代雕艺术年度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反应·传统——中国当代艺术”(北京); “中国当代美术20年启示录”(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1999年参加在日本富冈美术馆举行的第14届亚洲国际艺术展; “中国1999”(美国洛杉矶); “转换——二十世纪末中国艺术”(芝加哥大学美术馆); “体积与造型”(新加坡); “第二届中国当代雕塑年展”(何香凝美术馆); 2000年“中国雕塑邀请展”(上海美术馆); “中国当代雕塑展”(青岛雕塑艺术馆); “东方广场中国雕塑精品展”(北京); “共享异国情调——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法国); “隋建国、展望作品展”(巴黎); “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 2001年“在天堂与大地之间——今日艺术中的新古典主义运动”(比利时); “开放2001——第四届雕塑与装置国际展”(意大利威尼斯); “海边的艺术”(法国尼斯);2002年“制造中国”(纽约); “理想主义的艺术家”(意大利维罗纳当代艺术中心); “中国现代艺术”(巴西圣保罗); “中国三年展”(广州美术馆); “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 “海市蜃楼”(苏州美术馆)。 2003年“中日韩三国当代雕塑展”(日本大阪卡索美术馆);“当代艺术三年展——海”(比利时); “开放的时代”(中国美术馆); “今日中国美术”(中华世纪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