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002 太医施焕于慈禧皇太后去世前一天为其亲笔书写诊脉的脉案药方

太医施焕于慈禧皇太后去世前一天为其亲笔书写诊脉的脉案药方
拍品信息
LOT号 13002 作品名称 太医施焕于慈禧皇太后去世前一天为其亲笔书写诊脉的脉案药方
作者 -- 尺寸 25×19.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40,000 成交价 RMB 184,000
材质 形制


释文:
十月二十一日,臣施焕请得皇太后脉,左三部弦大右寸关滑而无力尺弦木火生风气上撞心,心中悸热烦渴肋疼咳多涎痰喉间有声,小便多,大便尚泄,下元不摄,痰逆上膈中,气运力乏,权总当一面(积)胃摄下一面治心热烦渴治热渴以乌梅丸顾胃须理痰摄下宜益中谨拟上呈粳米饭锅巴(焙焦研极细末)、陈年火腿骨(煅研极细末)、二味等分共研习,以红白糖和淡桔红水调羹,另用乌梅五钱甘草一钱煮水徐徐咽之。
说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十月二十二日未刻(公曆11月15日,下午1点到3点之间),慈禧皇太后因病亡于西苑的仪鸾殿,卒年74岁。慈禧病亡情况,后人传说纷杂。由于她的死,与傀儡皇帝光绪之死仅一天之隔,而且帝、后矛盾甚深,因此帝、后之死便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关于慈禧的病因,多数史料均说她是因患痢疾腹泻不止而最终衰竭而死。据《慈禧外记》载:西历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太后仍于六点钟起床,处理朝政。“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其根则由于夏间病痢太久,体气大伤也。”同日《内起居注》亦云:“是日,圣祖母太皇太后疾大渐,未刻,慈驭升遐。”从以上记载分析,慈禧之病由痢疾引起,而且逐渐加重,其病症并无必死的迹象。反之,从她不断发布懿旨的背景内容来分析,她仍要继续把握清廷大权。直到临终前,才宣布授予摄政王载沣有载定政事之权。由此可见慈禧为慢性病,导致病重是“因前数日感触劳乏,以致旧病复发”突然死去的。此拍品即为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曆1908年11月14日)慈禧皇太后驾崩前一天的脉案药方,开方者为江苏名医施焕。该御医为光绪皇帝病重期间江苏省保送来京诊视名医之一,官至江苏候补知府。在《清实录》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冬十月癸酉日,以及光绪死後第三天朝廷连下的两道专对御医惩处的诏书中均有记载。据此脉案记录分析,当日御医对慈禧之病,用药仍比较平和,无加入任何一剂猛药,说明慈禧并未病入膏肓。进一步印证了慈禧是死于老和病,先患腹泻,以后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带病坚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死。清代宫廷脉案皆由太医院掌管,尤其是给皇帝、皇太后的药处方更为绝密文件,秘不外泄,违者轻则杀头,重则株连九族。这些医疗档案文献,是饱含御医精湛医术的历史记录,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传统医学的宝库。同时,也为研究一些历史疑难问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能够流传下来,实属不易,极其珍贵。
注:此药方写于慈禧太后去世前一日,皇家御用,内府明黄纸书写。
佟文斌,太医院的“正堂”,清末御医。